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6-09
2023-06-09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遏制网络问诊乱象需多重发力

作者: ■刘天放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22

    随着互联网医疗的发展,在线上寻求健康咨询问诊成为越来越多人的选择。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公布的《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互联网医疗用户规模达3.63亿,同比增长21.7%,成为去年用户规模增长最快的应用。
    其实,“网络问诊”有其积极一面,如让名医跨出医院“围墙”,医患实现隔空“零距离”对接。对患者来说,省去为一点小毛病跑医院的麻烦,隐私也能得到保护。而医院、医生可借助于网络交流提高声誉,还能在网络上搭建起普及医学、养生知识的平台,有助于提升公众健康素养。
    然而,据媒体报道,互联网健康咨询问诊服务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部分回复内容过于随意、回复内容包含虚假信息、冒用他人身份提供健康咨询、打着“健康科普”的名义进行广告宣传等现象。像移花接木开展咨询、回复内容僭越红线;没有接诊却不退款、问诊价格缺乏标准;开处方药不开处方以及患者信息遭泄露导致诈骗等。
    为此,国家出台法规进行了规范,如《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互联网医院管理办法(试行)》《远程医疗服务管理规范(试行)》《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等规范性文件陆续出台。
    然而,要想将这些法规精准落实,还有不少工作要做。遏制网上健康咨询乱象,需要监管部门与相关平台通力合作,需要对处方源建立严格的审查制度,完善药品追溯体系。
    此外,患者本身也要保持高度警惕,一定要寻找正规有资质的互联网医院,同时还要具备些医学常识,学会辨别真伪。一旦发现问题就要拿起法律武器维权,绝不给违法的网上咨询问诊行为任何可钻的空子。总之,遏制网络问诊乱象需多重发力,由此才能使这个行业不断规范,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