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5-30
2023-05-30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民企国际化进程需重视跨境人才管理

作者: 【记者文雪梅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67
    在近日举办的第三届安永智慧论坛——2023年中国企业国际化人才管理论坛上,来自能源、金融、电信、电商、制造业、娱乐互联网等“走出去”热点行业的世界500强中国国际化先锋企业,知名国企、民企以及行业领先的新兴科技公司,纷纷聚焦企业国际化人才管理的问题。
    近年来,民营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国际化经营水平显著提高,带动相关产品、技术、服务出口,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在中国企业“走出去”比例中,民企已占据半壁江山,并呈现更加积极活跃态势。
    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民营外贸企业达51万家,进出口总额21.4万亿元,进出口规模年度占比首次超过一半,达到50.9%,对我国外贸增长的贡献率达80.8%,民营外贸企业持续发挥外贸“稳定器”的作用。
    随着民营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加快,跨境人才管理成为一个亟待重视的问题。在安永亚太区全球派遣咨询服务主管合伙人糜懿全看来,民企在开拓海外市场时,能否依赖原有团队进行国际化拓展,这其中存在着语言、文化等诸多挑战。此外,相较于对国内市场的了解,其海外市场以及全球布局战略是否清晰,如何匹配合适人才,这些对企业拓展海外市场十分重要。
    “中国出海企业的国际化人才管理有它自身的特点和难点,充分利用全球派遣的特性来激励人才,储备培养适合企业全球发展的人才是出海企业可以去探索的方向。”安永大中华区人力资本咨询主管合伙人温志光指出。
    根据安永2023年跨境流动重构调查,绝大多数企业和员工对跨境人才流动有积极正面的反馈。78%的企业看到在跨境派遣上的投资对企业发展正面积极的作用。绝大多数员工感觉这对其一生职业生涯都有关键积极的决定作用。88%的员工希望可以有跨境派遣的机会。
    可以看到,疫情后国家间的跨境流动有明显上升趋势,企业较以往更趋向有灵活性的跨境模式,比如短期派遣,远程办公这种调整起来更加迅速的派遣形式。温志光认为,为配合海外业务发展,建设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制定相应的全球员工派遣政策,梳理派遣流程,解锁更多适合本企业的形式和方法都是企业要考虑的。
    记者了解到,跨境人才管理通常会涉及到业务、人事、风控、财务税务等多个领域。
    “建设国际人才体系是一个长期工程。对于民企而言,要考虑到国际化竞争中人才成本变高的因素。要想把钱花到刀刃上,需要系统化进行规划和管理,识别不同发展阶段的人才和技能需求,建立一个人才吸引、储备、培养机制。”糜懿全表示。
    他表示:“海外市场法律法规复杂多变,人才流动派遣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注意每一个派驻国的合规要求。中国企业发展中都有行动快而且处理思路灵活的特点。在‘走出去’的人才派遣管控的过程中,不仅要熟悉当地的法规还要了解文化特色,如果没有有效的合规管理政策和流程,容易造成合规管理的盲区。最终是希望企业能够建立一个集合规性、税务风险管理、企业运营及税务成本控制、人才激励等多方面为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以打造企业国际化发展的强劲引擎,也是中国企业国际化战略实施进程的关键。”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