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5-30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期待电商与消费者同频共振 助推消费潜力更好释放 |
|
作者:
■卞广春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36 |
|
|
|
|
|
|
各大电商平台近日纷纷启动“618”预售,拉开了“618”大促的帷幕。“618”大促一直是观察消费新需求和新趋势的重要窗口,同时也是消费市场的重要“晴雨表”。 今年的“618”,电商平台有这样几个特点:第一,5月还没有结束就开始启动,“618”周期拉长,无论商家还是消费者都有足够的时间;第二,往年的电商节,满减、补贴、优惠、凑单等让消费者看时眼花缭乱,购后索然无味,今年的“618”,由于直播形式更为普遍,在价格、质量、服务上玩水的现象将明显减少;第三,消费者从中获得的实惠将更大,如抖音电商将投入专项补贴让单品价格直降,快手电商将投入百亿平台流量和10亿元商品补贴,助力商家促销。 不过,这些终归是电商自己说得好,“618”造势是否真的好,还有待观望。消费者对电商的期待,无非是价格更便宜一点,质量更高一点,服务更贴心一点。这些老“三点”看似简单、普通,平台及买卖各方都没有争议,可按照往年的情况看,仍不乐观。电商要让人民生活更美好,需要电商平台及商家以消费者为中心,增强合法经营意识,监管部门和社会各界也要齐心协力。 构筑优质电商平台,打造诚信经营商家,要平时、节日一起抓。近年来,可供消费者购物的电商平台越来越多,对这些电商平台,尽管没有谁能做出权威、中肯的评价,但谁家的商品质量好、谁家的价格便宜、谁家的服务更优,哪个快递服务更好,退换货更省事,消费者心里都有杆秤。电商平台勿热衷于制造商业繁华景象,应在履行平台监管职责、提高平台信誉度、优化服务模式、打造诚信经营商家等方面多下功夫。电商平台和商家要有良好的销售习惯和心理预期,不能片面追求销售率和利润。 对电商经营,监管部门要有更完善的监控、管理手段。前几年,因为疫情原因,电商平台及商家的经营都不够理想,在消费复苏大潮下,今年的平台之间、商家之间及销售形式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谁都想以“618”为契机,在大型购物节上站稳脚跟,赢得主动。在此情况下,监管部门不能仅仅着眼于接诉、应诉和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跟在电商发展后面滞后管理,而要未雨绸缪,强化服务,有更科学、准确的监管对策和思路,力求进一步提高平台、商家和消费者的满意度。 对“618”及其他电商促销节,消费者应本着一颗平常心。消费者应当让自己智慧起来,在选购商品、接受服务中能掌握主动权。商品质量高、价格公道、服务好,将是主流和趋势。消费者应谨慎选购商品,比较商家优势,理性消费。对商家的营销、承诺,消费者要保留依据,过快下单、匆忙付款,都可能留下遗憾。 诸多电商平台和商家为“618”轰轰烈烈造势,结果可期。电商让人民生活更美好,电商与消费者同频共振,助推消费潜力更好释放,需要各方不遗余力。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