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5-26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音乐+旅游”助文旅破圈 |
|
作者:
■成琪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11 |
|
|
|
|
|
|
数据显示,“五一”假期,旅游、餐厅、音乐节三大文娱领域表现亮眼。其中,年轻群体广泛参与的音乐节开始呈现新形态,一些音乐节选择离开一线城市奔赴二三线城市,并极大推动了地方文旅消费的复苏。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五一”期间全国共有40场音乐节,涉及17个省份或地区,与2022年同期相比有显著增长。 目前,全国各地音乐节排期密集,据统计,几乎每个月都有超过30场音乐节开演。太合音乐集团副总裁张春晓认为,音乐节多,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观众对文娱活动的需要集中释放,二是此前取消或延期的很多音乐节恢复演出,形成了市场供应的“井喷”。 音乐先声创始人范志辉认为,随着跨城观演成为主流,“音乐+文旅”的模式可以在短期内吸引人口大量流入,带动文旅相关消费;同时,借势音乐节IP落地,也是塑造城市品牌形象的绝佳方式,能够提升城市文化吸引力。特别是越来越多的音乐节愿意去二三线城市,主要是因为当地拉动文旅消费诉求强烈,并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 “音乐节是城市品牌化的一个好方式。通过音乐节自身的宣发系统能够带动城市宣传,并提升城市自身影响力。”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与录音艺术学院副教授张谦表示,音乐节的青年用户群体更具消费潜力,从长远来看,促消费作用不容忽视。 音乐节不仅点燃了乐迷的热情,还带动了地方文旅项目的消费热。据中国演出行业协会调研了解,“五一”期间音乐节演出项目跨城购票观演人数占比超过总人次的50%,按照综合带动指数初步测算,假期内仅音乐节和演唱会项目带动演出票房之外的交通、食宿等综合消费规模就超过12亿元。 “音乐节是文旅产业破圈的重要引擎。很多音乐节早已超越了音乐本身,很多参与者也并非为了看音乐演出而来。音乐节设立的很多场景已经成为了参与者进行拍照打卡的重要地点,这些照片又将在社交平台产生二次传播。与此同时,音乐节还是朋友聚会和社交的重要场所,通过现场演出这种具有仪式感的场景,年轻人之间可以获得更多情感上的交流与互动。”张谦表示。 “音乐节助力文旅破圈,但不能只依靠演出公司、文化公司和从业者的一己之力,需要地方政府、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以及其他行业及品牌的加入,多方合力,才能迅速助力地方文旅消费市场回暖升级。”张春晓说。 (图)文旅融合,让新疆伊犁六星街这个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自治区历史文化街区焕发出璀璨的魅力。新华社记者丁磊/摄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