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5-26
2023-05-26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浅议拓展细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实践举措

作者: ■陆红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175
    加强非公企业党建,既是贯彻落实《党章》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更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国有企业、金融企业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加强混合所有制企业、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理顺行业协会、学会、商会党建工作管理体制。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23年3月印发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共中央印发的《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规划纲要(2023-2027年)》都对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等提出了明确要求。
    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既是贯彻落实《党章》和有关法律法规的基本要求,也是新时代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需要,更是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强化基层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引导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切实发挥作用,让非公有制企业在党建引领下实现高质量发展,通过扎扎实实的党建工作提高生产力、提升竞争力、增强凝聚力,需要进一步明确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功能定位,并拓展细化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实践举措。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功能定位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中办发〔2012〕11号)明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是党在企业中的战斗堡垒,在企业职工群众中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在企业发展中发挥政治引领作用,规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履行好六项主要职责,即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加强自身建设。结合当前我国非公有制企业发展现状,党建工作需要进一步聚焦政治引领、促进发展、凝聚人心、履行责任等方面发挥作用,实现其功能定位。
    聚焦政治引领,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全面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是扩大党的执政基础的题中应有之义。目前,全国登记在册的民营企业数量已超过4900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2.3%。非公有制企业吸纳了80%以上的城镇就业,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是加强和深化党的领导需要重点关心和关注的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推动新时代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发展,提升党建工作在该领域的影响力,一方面保证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非公有制企业贯彻执行;另一方面巩固扩大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把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凝聚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聚焦促进发展,助力“两个健康”。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充分发挥企业党组织的独特优势和作用,鼓励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非公经济更好发展。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攻坚团队和党员先锋岗,解决企业发展中的急难险重问题,将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群众优秀转化为企业的发展优势、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坚持“信任、团结、服务、引导、教育”的方针,一手抓鼓励支持,一手抓教育引导,引领民营企业家做爱国敬业、守法经营、创业创新、回报社会的典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征程中不断健康成长。
    聚焦凝聚人心,完善基层社会治理。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积极发挥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中的作用,发挥党建的团结凝聚功能和文化建设功能,提升基层党组织在非公有制企业的调控能力,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切实保障企业职工的选举权、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为职工群众说话、维护合法权益,把职工群众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通过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建立健全人民内部矛盾预防和调处机制,妥善协调各方利益,及时解决矛盾纠纷,确保企业顺利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同时,通过企业党组织的衔接协调功能,激发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参与国家治理中的积极性、主动性。
    聚焦履行责任,促进社会和谐。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有利于帮助企业依法合规诚信经营,教育引导企业和职工群众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净化社会风气,推动现代商业文明。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还可以引领企业文化建设,帮助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协调职工之间、职工和出资人之间的关系,注重对职工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大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为服务民生、服务群众、服务党员提供载体,构建服务平台,完善服务机制,整合带动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维护企业和谐稳定。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热心社会公益,引导和发动企业广泛参与扶贫帮困、捐资办学、环境保护、援助救灾等慈善公益事业,实现企业发展与社会环境的和谐。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实践思考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为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提供了基本遵循。各地、各有关部门持续推动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健全体制机制,构建工作体系,摸清工作底数,突出抓好重点企业、区域、行业和新兴领域、群体,取得了明显成效。在实践层面,仍需进一步扩大党建工作的有效覆盖,增强党建活力,提升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力,不断强化党对非公经济领域的全面领导。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发挥作用要多管齐下。加强对企业主和经理人等高层的教育引导,真正引起他们的重视,争取他们的支持。强化对党组织书记和重点岗位党员的培训,提高党建工作效能,发挥好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形成党政工团妇齐抓共管的格局,创新工作载体,各方联合发力、互帮互促,形成积极向上的强大合力。寓教于乐组织好党建活动,精心选好活动主题,发挥好网络平台、微信群等新媒体优势,让党组织作用渗透进去、展现出来,达到业主满意、员工满意、党员满意、社会满意的效果。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保障要多腿走路。要加大地方财政支持,特别是对于一些重点边疆民族地区企业,可考虑由财政为主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经费。要充分利用好商会、协会平台,合理使用会费、企业赞助等经费,分门别类共同组织会员企业党建相关活动,形成党建工作合力。要组织多种形式的结对共建,通过以大带小、产业链企业交流、政企合作等形式,在丰富党建工作内容和形式的同时,解决一些小微企业、成长中企业党建经费不足的问题。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活动要多方融合。党建融入行政管理,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硬约束”“冷约束”下,依靠党建活动扩大管理的覆盖面,提升管理的人性化,激发员工内生动力,提高管理效能。党建融入企业文化,为企业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留住人才。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要协调好多方利益。要宣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监督法律法规执行,落实党对非公领域的领导,促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符合企业发展需要,协调企业各方目标同向、力量同向,确保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党建强、发展强”的合力,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符合职工利益追求,及时反映职工诉求,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职工积极向上的情操,增进职工之间和谐,提升职工获得感、满意度。
    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参与决策要多提建议。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事前参与决策,是一种集体决策,重点是对不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为企业决策安装“防火墙”。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决策结果是以合理化建议的形式反馈给企业决策层,应当妥善处理好与经营管理层决策的关系,两个决策群体间需要互相信任、互相支持,共同形成促进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作者单位:全国工商联机关服务中心)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