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5-19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保险业重大自然灾害赔付超600亿 |
|
作者:
■钱林浩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225 |
|
|
|
|
|
|
近日,根据监管部门部署安排,中国保险行业协会(以下简称“保险业协会”)印发《关于做好2023年全国防灾减灾日有关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组织动员保险公司围绕“防范灾害风险护航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防灾减灾活动。 据介绍,2022年以来,保险业协会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和应急处置工作,严格落实国家减灾委员会和监管部门关于防灾减灾的相关要求,充分发挥行业自律职能,组织和倡议保险业全面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加强防灾减灾工作的研究和总结,引导行业提升防灾减灾意识,主动履行防灾减灾责任。在保险公司积极响应下,保险业落实防灾减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具体来看,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意识。保险公司将防灾减灾融入日常业务管理,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基础性工作,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为客户提供创新型保险产品和服务。例如,人保集团提出以卓越的风险管理能力为核心的“卓越保险战略”,致力于实现客户风险的预防、控制和损失补偿,形成全面风险解决方案。 不断丰富防灾减灾服务。保险公司在风险隐患排查和防灾减损、开展防灾减灾应急演练等方面逐步拓宽服务范围,扩展服务内容,取得良好实效。 不断优化防灾减灾机制。保险公司不断完善灾前灾中灾后一体化应灾救灾体系。在灾前,积极开展风险预警和风险精准管控,及时通过短信、微信等多种方式通知客户做好灾害防范。在灾中,多渠道向客户推送灾情信息,快速组织抢险救援力量介入,精确投放应灾力量。在灾后,为客户提供理赔绿色通道、定损协调等服务,及时将赔款送达客户。 不断加强科技应用能力。保险公司持续加强防灾减灾领域的科技赋能,深入运用卫星遥感、无人机、互联网等技术和灾害风控分析模型,推动“保险+科技+服务”模式创新与实践,全方位提升应灾管理能力。例如,人保财险完善防灾减灾服务的流程和标准,搭建了“万象云”风险减量管理平台,通过加强科技应用为客户提供“人防+技防”的风险减量管理服务。平安产险自主搭建了鹰眼系统DRS2.0系统以及大灾应急服务平台,内含台风、暴雨等8种灾害风险地图及15种灾害预警,为客户及时提供灾害预警服务。 不断开展防灾减灾宣传。保险公司多形式、多渠道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手册、现场讲解、线上教育等形式,切实提升了保险从业人员和社会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例如,国寿财险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结合属地实际因地制宜,2022年全年共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活动505场,取得良好宣传效果。据保险业协会统计,2022年,保险业涉及重大自然灾害的赔付约635.52亿元。 保险业协会在《通知》中倡议,各保险公司要不断强化防灾减灾思想认识,坚持以消费者权益为中心,从不断提升保险保障能力、履行保险风险管理职能、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做好风险预警提示、加强新技术应用等角度,引导保险公司大力拓展防灾减灾服务,以高质量的保险服务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