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5-18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宁波市海曙区基层商会创新“一通道三中心三平台”服务载体 |
用爱和责任打造最美风景线 |
|
作者:
■梅莎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69 |
|
|
|
|
|
|
在不久前举行的浙江全省乡镇街道商会建设推进会上,宁波市海曙区高桥镇商会入选浙江省乡镇街道商会优秀实践案例。 高桥镇商会成立于2009年9月,现有会员企业105家,涉及制造业、采矿业、商业、有色金属制造业等多个行业。2017年底,高桥商会大厦竣工,成为高桥镇地标性建筑物之一,2020年获评全国“四好”商会。 商会是企业与政府之间加强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交流合作的平台、是发展壮大民营经济最过硬的依托之一。 “企业发展到哪里,商会就建设到哪里。”据该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全区17个乡镇街道和1个工业园区均成立商会组织,并在村级经济活跃的村,成立6家村级商会,实现商会组织在各镇乡街道工业园区的全覆盖,基层商会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品牌。 “服务企业是商会一切工作的核心,高桥镇商会主动作为,发挥优势,通过搭建服务平台,提升企业和企业家的归属感、幸福感和获得感,进而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高桥镇商会会长张宵华如此解释商会工作。近年来,高桥镇商会相继成立企业家服务绿色通道、党群服务中心、经桥服务中心、运动健康中心、8718企业服务平台、“医企共建”创新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一通道三中心三平台”服务载体。 为了更好保护企业合法权益,2019年海曙区工商联与区公安分局在高桥镇商会联合成立宁波市首个驻乡镇基层商会的警企服务中心——“经桥服务中心”,为企业提供案件线索咨询、审批事项办理、法律政策咨询、内部管理指导、知识产权保护等供给式、需求式、普惠式全方位服务。以法律关口的前移,助力民营企业健康持续发展。 “如何将基层商会打造成政企联络、企业间业务协同、企业家相互交流的重要平台?围绕党政所需、企业所盼、商会所能,全区乡镇街道商会精准发力、借势赋能,提升服务企业能级。”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民企需要什么,商会就做什么。一方面,第一时间掌握企业困难和问题闭环解决工作机制;另一方面,搭建平台赋能‘加油站’,畅通政企沟通渠道。”目前,全区已在古林、高桥、洞桥、横街、鼓楼等打造“亲清家园”平台,在高桥、古林、横街打造“金融超市”平台,此外,区工商联还联合区司法局在18家基层商会开展锋领律师驿站进驻活动,把“法律专家团”送到企业身边,为企业提供更优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商会始终秉承‘服务会员、服务社会’宗旨,积极搭建亲清政商关系平台。”宁波伊司达洁具有限公司董事长、古林镇商会会长李爱良介绍,2018年9月,商会打造浙江省新型政商平台的典型样板——古林镇“亲清家园”服务平台。通过“一个家园,两张清单,三方协作”服务模式,引进了人才、智库、法律、知识产权、企业战略、转型升级、品牌策划、产业对接、企业健康、投融资等20多家服务机构,推出十大类的服务项目,挂牌20个合作服务基地,成为政府联系会员企业的新纽带,解决企业问题与需求,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社会需要什么,商会就做什么。近些年,区工商联和基层商会积极引导广大民营企业履行社会责任,共同打造出一道用爱和责任打造的最美风景线。截至2022年,全区193家企事业建立冠名基金,基金规模4.65亿元。68家企业投身“万企兴万村”行动,参与“东西部协作”“山海协作”,到位帮扶资金3542万元;高桥镇商会成立曙高共同富裕基金,基金规模6600万元。古林镇商会会员企业与四川省喜德县、贵州省贞丰县结对帮扶,帮扶资金每年达110万元。古林镇商会还与章水镇、龙观乡结成产业联盟,发起“共同富裕,美好生活慈善基金”,结合两地产业优势和资源要素,打造宁波特色芳香本草全产业链,助力共同富裕。 “基层商会除了发挥服务企业、搭建桥梁、先富带动后富等作用以外,近年来我们还在深圳、上海、杭州等重点城市成立异地商会,作为交流平台,开展以商引商,凝聚天南海北‘海曙人’力量,助力海曙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们准备筹建北京海曙商会,通过这一平台增强各地商界交流,增加合作内容,拓宽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优化合作效果,共同发挥商会的桥梁纽带作用,为海曙经济社会更高质量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