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5-16
2023-05-16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举行人道救援二十周年座谈会

作者: 【记者李洁琼北京报道】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91
    日前,以“乡村防灾减灾救灾,助力乡村振兴”为主题的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人道救援二十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行,人道救援捐赠伙伴、合作伙伴、志愿者、媒体记者等160余人参与会议。
    为缓解灾害易发、多发地区“因灾致贫”“因灾返贫”的社会问题,基金会通过防灾、减灾、备灾及紧急救援、过渡安置、灾后恢复重建等方式,帮助受灾群众渡过难关、重建家园,助力建设宜居乡村。2003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正式成立紧急救援项目部。
    20年来,在社会多方力量的支持下,基金会共开展370余次灾害救援行动,累计814.98万人次受益,惠及全国31个省(区、市)和12个国家,积极开展汶川、芦山地震、河南水灾以及武汉等地新冠疫情应急响应,还参与了尼泊尔地震、厄瓜多尔地震、土耳其地震等国际人道主义灾害救援工作。
    国家乡村振兴局社会帮扶司司长刘胜安肯定了基金会多年来在灾害救援领域所做的努力,并寄予期望,望基金会继续积极探索、创新,勇立潮头,发挥好人道救援的丰富经验,统筹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与乡村建设,为搭建好社会力量参与平台、提供支持与服务尽心尽力。
    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总结20年发展历程,基金会紧急救援项目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灾害救援体系,探索了应急救援响应工作模式,探索重大灾害灾后恢复重建工作,探索以多种方式激发内生动力,恢复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践行使命、打造品牌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应急管理部风险监测和综合减灾司原副司长尹光辉指出:“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社会力量发挥的作用应该贯穿于应急管理的全过程,包括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处置、恢复、重建等方面。”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杨思全在会上分析“三农”防灾减灾救灾形势,并提出加强科研与应用工作、加大资源投入、推广灾害防治经验等应对措施。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陶传进,对救灾到乡村振兴中基金会公益项目的社会价值进行全面分析,并介绍了乡村振兴的典型品牌项目。
    会上,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还向社会各界汇报人道救援二十年发展历程。
    座谈会设置了致敬环节,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依次向捐赠伙伴、合作伙伴、志愿者颁发“人道救援二十周年”致敬杯、致敬证书,感谢大家二十年来的关注和支持。
    “不忘初心,践行使命。未来,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将着力打造乡村防灾减灾救灾平台,以‘助力乡村应急能力提升,促进乡村振兴’为目标,携手更多专业研究力量、爱心企业和人士、社会组织、媒体、志愿者,助力乡村防灾减灾救灾,促进乡村振兴。”郑文凯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