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5-16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121个脱贫村共建率达100% 参与行动民企超800家 |
广西灵山推动“万企兴万村”走深走实 |
|
作者:
■本报记者李运涛通讯员曾芝达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33 |
|
|
|
|
|
|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在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精心谋划,出实招硬招,通过强化“四大举措”,推动“万企兴万村”走出坚实步伐。 2022年,灵山县荔枝、奶水牛、茶叶、果苗、鱼苗产业全产业链实现总产值超100亿元;武利镇汉塘村2021、2022年连续两年获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新圩镇萍塘村、伯劳镇邓阳村获评为2021年度自治区乡村振兴改革集成优秀试点村。 强化上下联动 合力当好企村联姻“红娘” 2021年以来,灵山县着力强化对“万企兴万村”行动的组织谋划,灵山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抽调干部组成若干调研组深入到商(协)会、民营企业和脱贫村开展乡村振兴调研工作,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及时研究、部署开展“万企兴万村”行动,探索建立县镇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即:由县工商联牵头组织协调,其他部门各司其职、互相配合,镇(街道)、行政村分级负责的工作机制,有效推进企村结对共建工作。 截至目前,全县121个脱贫村“喜结良缘”,商(协)会、民营企业与脱贫村结对共建签约率达100%;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商协会、民营企业超800家。 强化政策支撑 增强民营企业兴村行动力 在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中,灵山县在提高企业参与兴村的积极性和提升企业兴村的行动力方面同时发力,在做好宣传动员的基础上,积极搭建金融、税务等服务平台,给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民营企业争取金融、税收等政策上倾斜和扶持,用政策杠杆撬动民营企业参与兴村的积极性和行动能力。 2022年,该县投放“桂惠贷”3105户,金额28.07亿元,降低企业融资成本5776.32万元;为中小企业减税退税1.65亿元,惠及企业153家;全县出台乡村振兴人才措施23条,率先在全市成立荔枝、茶叶、淡水鱼苗等乡村产业人才驿站。 强化示范带动 创新民企兴村行动模式 2021年以来,灵山县着力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人才、资金、管理、技术、市场等优势作用,通过培育“万企兴万村”行动观察点和实验项目、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等措施,不断强化行业龙头的示范带动作用,拓宽特色产业的销售渠道和能力,荔枝、茶叶、果苗、鱼苗等特优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2022年,该县广西园丰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灵山县宇峰保健食品有限公司获认定为广西壮族自治区“万企兴万村”行动观察点,将广西三科农商城等13家带农增收能力强企业纳入该县“万企兴万村”行动实验项目,企业示范引领作用显著。 其中,县园丰集团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脱贫户”模式,建成畜禽养殖基地、生猪屠宰冷链物流、饲料厂等兴村项目22个,2021-2022年度直接拨付644户脱贫户资金共64.22万元,直接拨付393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资金1225.08万元。 据悉,2022年,灵山县全年电商销售额超30亿元;网络零售额超6亿元,网络零售额居全区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前列;荔枝、奶水牛、茶叶、果苗、鱼苗产业全产业链实现总产值超100亿元;该县以果苗培育销售为主产业的武利镇汉塘村连续两年获评为全国乡村特色产业超亿元村。 强化党建引领 助力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近年来,灵山县着力推进“党建引领·能人领办”集体经济项目试点,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探索建立县、镇两级农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推行股份制管理,聘请民营经济人士作为职业经理人负责公司日常运作,提升集体经济工作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2022年,全县集体经济达到5万元以上行政村(农村社区)404个,集体经济总收入4354万元,其中,集体经济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行政村129个,20万元以上26个,100万元以上3个。 灵山县工商联组织民营企业家代表到灵山县英榜茶厂开展“传承红色基因助力特色产业发展”主题调研活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