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5-15
2023-05-15 第04版:四版 【字体】大 |默认 |

江海交汇 奋楫扬帆

——长三角一体化谱写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作者: ■新华社记者齐中熙邹多为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891

    这是一片高质量发展的热土——不到全国4%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
    长三角地区是中国经济发展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现代化建设大局和全方位开放格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近年来,上海、江苏、浙江、安徽三省一市抓好重点工作,凝聚强大合力,一幅高质量的发展图景正徐徐铺开。
“流动的长三角”:
    经济运行回升向好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从外滩到西湖、从黄山到秦淮河畔,长三角区域各大景点游人如织,民众出行热情高涨。人流、车流、物流高峰交织叠加,“流动的长三角”再现。
    今年以来,作为中国经济重要增长极的长三角经济承压前行,不仅“底盘”稳固,且亮点纷呈,彰显了三省一市高质量发展的韧性与底气。
    一季度,沪苏浙皖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逼近7万亿元大关,GDP增速均保持稳定增长,呈现出经济持续复苏回升的良好发展态势。
    近日,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五购物节”正式启动。
    青吴嘉地域相邻、人文相亲,拥有西塘、同里、朱家角等一批意蕴悠长的江南水乡古镇。“‘五五购物节’期间,我们将发放总额超1000万元的各类消费券,力争5月份吸引游客100万人次以上。”嘉善商务局招商服务中心主任钱家承说。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在消费恢复向好的同时,有效投资对我国经济回升发挥关键性作用。
    在江苏连云港石化产业基地盛虹新材料产业园内,工程车辆川流不息、施工现场热火朝天,一个新兴厂区已初具规模。
    一季度,江苏大项目投资支撑有力,10亿元以上在建项目2802个,比去年同期增加344个,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11.4%;安徽固定资产投资在较高基数上保持较快增长的同时,制造业投资、高技术产业投资分别高于投资整体增速10.4、13.6个百分点。
    除了扩大内需加力提效,新动能加速蓄势正在夯实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上海外高桥海通汽车码头,是全国最大的汽车滚装码头之一,拥有可同时停放3万辆汽车的专用堆场。“最繁忙的时候,一下子会来一两百台运输车,近两千辆的出口汽车扎堆。即使这么大的堆场,也有些招架不住。”上海海通国际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舸对记者说,去年从外高桥海通汽车码头出口的汽车超过100万辆,今年以来继续保持较快增速。
    长三角地区一直以来都是我国的外贸重镇。今年全国各地一季度外贸数据显示,长三角共有上海、苏州、宁波、杭州、金华、无锡、南京等7座城市挺进全国外贸“20强”榜单。
    其中,上海外贸进出口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电动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等新能源产品出口强劲增长,出口额同比分别增长98.2%、2.2倍和57.3%;浙江金华外贸进出口总值同比上升11.3%,进出口、出口和进口增速均高于浙江全省。
    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表示,长三角禀赋优越、基础雄厚,依托自身在新消费、新赛道、新产业的优势释放发展潜力,打破行政与区域壁垒,提升资源高效配置整合,通过产业协同与能级提升做大经济规模,今年后三季度有望保持良好势头,实现持续增长。
长三角一体化:
努力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
    投资约10亿欧元,在合肥建立聚焦智能网联电动汽车的研发、创新与采购中心——今年4月,大众汽车集团宣布了这一消息。
    根据计划,新公司将引入中国本土供应商的先进技术,提升大众安徽、上汽大众、一汽大众等合资企业在研发中的协同效应。
    立足一地,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已经成为很多中外企业在三省一市投资布局时的自觉选择。
    夯实科技自立自强根基,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作为江苏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江苏省产研院不仅服务于江苏产业转型升级,还充分对接长三角区域的需求。近年来,与260余家细分领域龙头企业建立联合创新中心,对接达成企业技术合作400余项;建设72家专业研究所,转移转化技术成果7000余项。
    既谋划长远,又干在当下。
    长三角是全国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三省一市携起手来,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结合,为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供关键支撑。
    “最近一家上海企业提出精密测量方面的技术需求,我们帮忙对接到苏州一个研究所,双方已形成合同科研项目。”江苏省产研院副院长郜军说,该机构以研发为产业、技术为商品,架起实验室与生产线之间的桥梁,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加快建设长三角科创共同体。
    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有助于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间。
    5月的宁波舟山港,巨轮进出,一派忙碌景象。
    作为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的关键一环,宁波舟山港连续14年成为世界货物吞吐量第一大港,今年一季度完成货物吞吐量3.31亿吨,同比增长9.14%。
    “我们将立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长江经济带交汇点的黄金地理位置,持续扩大开放,为畅通双循环,服务新发展格局做出更多贡献。”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任小波说。
    绿色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
    一张醒目的宽大屏幕上,企业能耗数据、碳排放信息实时展示,绿电、储能系统、空压机节能情况一目了然……合肥市长丰县下塘镇,安徽首个基于工业园区的“能碳双控”工业互联网平台已正式上线,如今正昼夜不停“盯”着工业园区的能耗与碳排放。
    碧水共蓝天一色。随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生态环境联保共治驶进快车道,绿色美丽的长三角呼之欲出。
厚植民生福祉:
    建设美好江南
    步行桥、公路桥、高铁桥……一座座桥梁不断拉近长三角的时空距离。从以往“跨天大巴出行”,到如今“当天公交往返”,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共启用8条区域公交线路,连通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已累计发送旅客超220万人次,居民游客出行更加便捷。
    高铁覆盖沪苏浙皖95%的设区市;33个省际高速公路接口大幅减少通行时间;累计发行第三代社保卡超4000万张,可在长三角全部设区市乘坐公共交通……
    优化后的三省一市“异地同城”,在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社会保障、医疗卫生、金融服务等领域,实现一卡多用、跨省通用。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沿蜿蜒盘旋的乡村小道行走,仿若来到一片花的海洋,一幢幢造型别致的小楼掩映丛中。在浙江绍兴棠棣村万亩花木基地,全村98%的劳动力从事花木生产与经营,吃起了“生态饭”。“依托花木产业优势,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超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12万元。”棠棣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刘建明说,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动能,在推进实现共同富裕道路上迈出有力步伐,让广大群众切实享受发展成果。
    潮平岸阔,风正帆悬。襟江带海的长三角奋楫扬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乘风破浪、一往无前。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