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5-09
2023-05-09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中华儿慈会携手西北大学开展公益慈善研究

关爱农村留守儿童与脱贫家庭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作者: ■本报记者李洁琼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37

    近日,中华儿慈会·西北大学《农村留守儿童与脱贫家庭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研究》项目启动仪式在西北大学长安校区举办。
    “希望学校社会工作研究团队能够充分发挥学校多学科综合优势,探索可推广的服务模式,为服务欠发达地区留守儿童与脱贫家庭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贡献西大力量,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贡献西大智慧。”西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赖绍聪在致辞中希望以此项目为契机,进一步拓展和深化中华儿慈会与学校的合作领域,共同推动儿童少年事业发展和促进儿童少年全面发展,为广大儿童少年平等享有幸福美好生活创造更多机会。
    中华儿慈会理事长王林介绍了中华儿慈会的基本情况,指出与西北大学携手开展公益慈善研究项目,是中华儿慈会发展13年开启的新篇章。他希望能够借助西北大学的科研力量,共同在留守儿童领域做出探讨,在营养、安全、心理、陪伴以及阅读五个维度开展留守儿童关爱工作。
    “项目的启动是迈出的重要一步,希望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在各位师生的支持参与下,与大家一起真正探讨留守儿童以及未成年保护工作并做出成绩。”王林说。
    “困境儿童的身心发展一直是社会治理面临的难题之一,项目的启动是应现实之需。希望社会工作研究团队的老师们保持与中华儿慈会的良好沟通,科学把握项目实施进程,拓展与调研各方的合作关系,扎实做好需求调研、服务设计、服务试行、服务模式论证与推广等各个环节工作,不断提升调研总结和理论分析水平,为项目研究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基础。”西北大学哲学学院院长张学广说。
    会上,中华儿慈会留守儿童关爱计划项目负责人侯兴威介绍留守儿童关爱计划,西北大学社会工作研究中心负责人耿艳玲汇报《农村留守儿童与脱贫家庭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研究》项目开展情况,与会领导和专家学者共同见证了项目启动。
    据悉,《农村留守儿童与脱贫家庭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研究》项目以秦巴山区留守儿童和脱贫家庭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为主题,重点探索儿童身心健康发展问题、潜能其需求,致力于发掘相关的风险性因素与保护性资源,并基于研究发现为目标儿童设计与提供科学有效的社会支持和社会服务干预策略。通过相关努力,整合消极与积极研究取向,建构留守儿童和脱贫家庭儿童身心健康发展整全模型,降低留守及贫困经历对该地区儿童成长发展的负面影响,促进当地儿童健康、全面发展。
    “该项目的相关实践,将有助于为全社会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和脱贫家庭儿童健康成长营造氛围,在助力巩固精准扶贫成果、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同时,帮助该地区提升人力资本、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重要保障。”据王林介绍,项目研究中发现的有益有效的探索实践和解决路径,经过总结凝练,亦可为全国留守儿童和脱贫家庭儿童的健康成长推动提供可供借鉴的良好范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