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4-25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补齐“第三支柱”短板需更多措施 |
|
作者:
■刘天放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16 |
|
|
|
|
|
|
《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炉至今已满一周年。一年来,多部门发布相关配套规则,推动个人养老金平稳落地,经过多次扩容后,个人养老金投资产品已超650个。在机构大力推广下,个人养老金参加人数接近3000万户,规模接近200亿元。 养老“三大支柱”中,包括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保险在内的个人养老金制度被称为“第三支柱”。第一支柱基本养老保险是保障基本生活的,第二支柱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起补充养老作用,而第三支柱补充了养老渠道,丰富了养老险多样化需求,夯实了国民补充养老的自我保障能力。 “第三支柱”进一步强化了养老金体系的可持续性,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个重要举措。个人参加的最直接好处是可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包括商业养老保险等金融产品,既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又可以丰富多样化的养老需求,还能够帮助个人理性规划资金。随着各项配套规则优化完善,个人养老金将迎来高质量发展阶段。 不过,个人养老金制度在“稳起步”和“秀实力”后,“吸金”能力有待增强,速度还需加快。个人养老金业务已实施将近4个月,最初各大银行积极抢滩,设置开户福利吸引客户,至今仍有银行还在大力推广个人养老金业务。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开户的投资者缴存比例还有待提升。 为此,应加大宣传力度,让更多人知晓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好处。打通第三方销售机构和银行之间的“堵点”,提高投资者操作便利性,激发第三方销售机构的动力。扩展制度覆盖面,将其从先行城市延展到全国。提高制度吸引力,提升缴费上限,加大税收优惠力度以及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种类,给予投资者更多选择空间等。 个人养老金提高了老年经济支持能力,特别是满足了未能参加年金计划劳动者的制度化补充养老保障需要,对我国金融体系建设和养老保障体系建设具有多重积极意义。总之,补齐“第三支柱”短板需更多配套措施,由此才能使其更具有吸引力,从而行稳致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