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4-2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淄博烧烤”如何从网红变“长红” |
|
作者:
■丁慎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39 |
|
|
|
|
|
|
一个多月来,“淄博烧烤”多次冲上热搜,也因此引发了一场全国烧烤大PK。有媒体将之总结为“淄博烧烤走出了差异化的路线——“小串+小饼+小葱”的灵魂吃法,加上在外部形象上“一桌一炉一卷饼”的独特仪式感,让淄博烧烤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 “淄博烧烤”走红,首先是今年3月济南大学生坐着高铁到淄博吃烧烤形成的朋友引流,但“淄博烧烤”频频上热搜,流量变“留量”,更得益于政府的思路。淄博市委书记马晓磊提出了一个文旅发展的思路:“努力把‘一时现象’打造成‘一市品牌’”。 于是我们看到,在“淄博烧烤”第一次上热搜的几天内,淄博就专门召开“淄博烧烤”专项发布会,成立淄博市烧烤协会。之后,多条专门定制的“淄博烧烤”公交路线、烧烤地图、烧烤节、烧烤专列迅速推出,“淄博烧烤”成现象级IP。 淄博烧烤火了,但诚信并没有“失火”。价格还是以前的公道,食材还是以前的保质保量,出租车也不绕圈宰客……但是,如果仅仅靠诚信也并不一定能让“一时现象”成为“一市品牌”,只有在此基础上走差异化路线,才能让“网红”变“长红”。 固然“小串+小饼+小葱”的灵魂吃法和“一桌一炉一卷饼”的外部形象是淄博烧烤区别于外地烧烤的差异化,但是,这很容易被人“抄作业”。抄作业的多了,必然加剧“内卷”。而不容易被人“抄作业”的差异化,更应该表现在独特的烧烤文化上。 淄博烧烤历史悠久,在淄博陶瓷琉璃博物馆里,陈列着几千年前当地用于烤炙食物的陶琉容器。而在淄博博物馆里,还有齐国时期的戈、殳、戟、酋矛、夷矛等古代兵器。如果把这些按照烧烤要求的比例大批仿制出来,烧烤的炉子则变成鼎、陶炉等文化器具,烤串的竹签或铁丝则变成各种微型的古代兵器。即使是卷饼和调料,也可以放在淄博特有的各种形态的琉璃盘里。而游客喝酒喝水的杯子,也可以专门烧制出带有齐文化独特韵味的陶器。如果在这样的场景中吃烧烤,那绝对是天下独一份的“淄博烧烤”,不但吃的美味,而且是淄博文旅的引流,因为地域文化是抄袭不了的。 所以,淄博烧烤要让“网红”变“长红”,就要在齐文化上做文章,在陶琉文化上找出路。同样,外地参考这份“作业”,也要融入当地的文化。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只有给“一时现象”注入文化,才能更容易成为“一市品牌”。而只有以“一市品牌”为引擎,加强区域文商旅联动,通过串联文化、消费、生活场景,打造多层次的探索路径,这样将“文化”拓展为“文脉”,才能带来旅游的繁荣。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