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4-18
2023-04-18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让“培训贷”无处遁形

作者: ■朱波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70

    近日有媒体报道,在安徽合肥读大一的学生杨某,尽管每月有2000元生活费,但这半年来仍过得十分拮据。因为有880元要转入一个小额贷款平台,这项贷款甚至并不是她自己办理的。这笔12期分期还款、总计10560元的费用,是杨某报名参加线上原画培训班的“学费”。
    眼下,不少涉世未深的在校大学生被各式各样的在线培训课程宣传广告所吸引,诸如绘画、PS、剪辑、配音等,零基础也可以轻松学习,边学习边接单,机构老师介绍资源,月入过万很简单……针对没有积蓄的大学生,不少无良培训班打出“先学后付”“免息分期”的幌子,致使“培训贷”背后的小额贷款平台五花八门,一时间,不少大学生则成了无良商家紧盯和收割的“韭菜”。
    为积极应对当前的“就业难”,即将步入社会的大学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未雨绸缪,参加一两项技术培训,尽快获得“兼职”收入或为了将来就业铺平道路,无可厚非。可与此同时,一些不良商家可能会紧盯在校大学生,设置“先培训再就业,最后偿还贷款”的陷阱。
    “先培训再就业,最后偿还贷款。”如此承诺,诱惑满满。昔日的“校园贷”或“校园网贷”等案例充分表明,一些不良商家的相关在线培训课程质量不高,指望通过这样的培训就能获得很好的技能几乎是不可能的,其目的就是诱导大学生们签订所谓的“分期付款”协议,让一些学生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接受规范性存疑的贷款,有不少学生即便如梦初醒、放弃培训,但也必须偿还贷款或利息。
    天上不会掉馅饼。殊不知,以“先学后付”作为幌子引诱大学生们到小额网络贷款平台贷款,这既涉嫌虚假宣传,也涉嫌消费欺诈。对于这样的行为,一方面,相关部门除了高度重视、加大监管外,还要尽快迭代升级、细化《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等相关规定,对“校园贷”“培训贷”“套路贷”等严厉打击,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切实保护好求职者的权利,让各种“培训贷”无处遁形。另一方面,要多进校园开展金融法律知识培训,增强大学生的防范意识,做到知敬畏、明戒尺,警钟长鸣,让法治助力金融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