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4-07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碳减排助力企业转型升级 |
|
|
|
|
|
|
今年3月,经北京绿色交易所认证,某央企总部大楼拿到了年度运营“碳中和证书”。一座大楼如何实现碳中和?据介绍,该大楼2022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共计7746.71吨二氧化碳当量,该碳排放量通过购买北京市碳排放配额及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进行等量消抵,从而实现碳中和。 在碳市场中,控排企业有的通过技术提升实现负排放,有的则通过自身节能降耗和碳交易实现碳中和。从这些实践可见,碳市场通过赋予碳排放量一定的价格,短期内为企业带来了灵活的履约方式,对减排成本高的企业而言,能够通过市场交易,低成本实现履约,为转型升级赢得时间。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碳中和对应的投资机会可分成两部分:减碳和处理碳。减碳对应的是工业领域的节能减排,对应制造业升级;处理碳对应的是利用碳的层级,更多从市场交易角度去处理或应用。 公开资料显示,全国碳市场于2021年7月正式开市,截至2022年底,全国碳市场碳排放配额累计成交量2.3亿吨,累计成交额104.8亿元。如果我国碳市场交易全部启动,规模大约为40亿吨。随着钢铁、有色、造纸等行业逐步被纳入全国碳市场中,碳控排企业规模将不断扩大。“由于目前全国碳市场仍处在发展初期,盘活碳资产是当前企业的迫切需求之一。”一位业内人士说。(胡萍)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