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3-21
2023-03-21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舟山市工商联:定向招工建设“共富工坊”

作者: ■本报记者姜虹羽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67

    浙江省舟山市工商联探索推进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以党建联建为抓手、以产业升级为导向,充分挖掘独有海岛资源、人文禀赋和产业特色,创办独具海岛特色的“共富工坊”,畅通村企合作渠道,形成“村·民协同共享”“村·村抱团共兴”“村·企携手共赢”共富机制,绘就“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增富”的共富场景。
    目前舟山市共建成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65家,累计吸纳就业人数2139人,其中低收入农户人数288人,实现人均月增收2984元。
把脉问需 把牢共富“方向盘”
    舟山市工商联成立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建设领导小组,组织开展基层调研,全面排摸低收入群众需求和企业意愿,构建各县(区)工商联、各功能区管委会、各乡镇(街道)三方联动大格局,梳理本地资源、供给需求、政策支持、农村剩余劳动力(低收入渔农户)“4张清单”,建立精准供需对接机制,找准农民增收、村集体增益、企业增效的多方平衡点,破解“务工难”“用工荒”难题。
    其中海山共富工坊坚持“党建联建+政府协作+企业合作”,利用“三个一”联系制度(一名乡镇领导、一名驻村干部、一名村两委委员),为低收入群体人均年收入增收2万,实现农民、村集体、企业三方共赢。
盘活资源 探索共富“新模式”
    舟山市工商联立足用好工商联班子队伍,用活商会资源,探索“一企一村”“一企多村”结对模式,充分挖掘优势资源、搭建共富桥梁,形成工坊结对项目,在区域范围内打造村企合作、各具特色的定向招工式“共富工坊”,定海区以华业、森森、金鹰等骨干企业为牵引,立足产业优势,根据螺杆、水族、纺织配套需求,创新“订单下沉小厂、合作走进村社、就业送到家门”模式,打造“家庭工坊”近千家,形成“大厂”辐射带动“小厂”的共富格局。
    据悉,普陀区桃花岛大力有机茶共富工坊以高品质特色农业为基石,推动传统农业提质增效,逐步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共有400多名农户种植有机茶、中草药、水仙花等特色农产品,辐射带动近千名农户增收,共谱新时代“海上桃花源”共富图景。
授人以渔 找准共富“突破口”
    舟山市工商联组建“共富讲师团”,开设技能培训“微课堂”,依托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又立足海岛资源禀赋,挖掘发展潜力,以“传帮带”方式让“富余劳动力”变身“技能人”,带动“小岛”人民共同致富。
    据了解,嵊泗洋山镇“渔光互补·共富工坊”项目面向海岛群众,积极搭建载体、提供岗前培训,通过渔农村党组织“点单”,开展海水养殖等实用就业培训,“共享车间”整合产业行业党建资源,形成抱团发展、联动互补态势,带动渔农产业链及旅游业发展。
党建引领 点燃共富“推进剂”
    依托党建联盟“议事联议、活动联办、队伍联抓、资源联享”机制,打造党建促共富体系,培育壮大带富力量,牵线产业上下游业务,整合人力、资金、技术等产业要素,不断完善工坊带富发展体系。
    定海纺织服装协会会长单位依托“金针红心”党建品牌,带领37家会员单位打造居家式共富工坊5家,解决就业88人,形成村民足不出户就业增收,企业降本增效双赢。金鹰股份有限公司的“复翁车间”共富工坊,以“党组织+工坊车间”形式,面向当地的庙桥、光华等村提供就业岗位50多个,有效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保障残障人士等低收入群体在共富路上不掉队。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