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3-07
2023-03-07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绿色能源照亮乡村振兴路

重庆城口依托项目带动群众增收

作者: ■周思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72

    初春时节,万物竞发,地处大巴山腹地的重庆市城口县处处显现着生机。在城口县海拔2500米的高山上,积雪尚未完全消融,中广核重庆城口咸宜光伏项目二期建设正酣。
    上午10点,城口县咸宜镇村民冯家付正在焊接光伏支架,和他一起干活的还有周边乡镇上百名群众。项目建成后,15万块光伏板将熠熠生辉,成为带动共富的“阳光银行”。
    城口曾是重庆市最偏远、最落后的县之一,被列入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近年来,城口大力发展绿色能源,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来新动能。
    “受高山台地地形限制,山下土地资源匮乏,咸宜镇、蓼子乡、鸡鸣乡3个乡镇的不少群众在山顶种植中药材,由于交通不便,乘车到半山腰后只能步行,往返需要8小时。”重庆市能源局派驻咸宜镇帮扶干部魏成亮说,打通到山顶的道路,曾是咸宜及周边乡镇群众梦寐以求的愿望。
    咸宜新能源项目的开发给当地带来了发展良机,据魏成亮介绍,2022年4月,当地依托项目新修道路约20公里,方便了群众出行。
    项目还带动群众增收。“村民在咸宜新能源项目做工一天有200元,一年下来收入六七万元,还方便照顾家里老小。”重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事务中心派驻咸宜镇环流村第一书记秦旭说。
    城口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为典型高山峡谷和高山台地地形。在新能源项目建设中,当地尽可能利用好宝贵的土地资源,减小对生态的影响,更好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我们像爱惜眼睛一样爱惜生态环境,要求企业按‘新能源+农文旅’模式高标准进行咸宜新能源项目开发,努力打造‘新能源+高山特色种养+休闲观光旅游+青少年科普’示范基地,实现产业与生态融合发展。”魏成亮说。
    光伏项目配套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实现“板上发电,板下种植,一地两用”;风电项目变成“风车花海”,打造文旅“网红打卡点”;城口大巴山新能源科普基地将于今年全面开建……
    “产业兴则百业兴,要把无限的‘风光’资源变成蓬勃的‘风光’产业。”重庆市能源局局长王祖勋介绍,重庆市已规划建设城口大巴山新能源基地,近中期开发规模约50万千瓦,总投资约30亿元,年发电量约7.5亿千瓦时。
    截至目前,城口已建、在建新能源项目规模达26万千瓦,总投资15亿元,吸纳本地务工人员近500人,新能源已成为城口绿色产业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下一步城口县将围绕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县,加快发展新能源产业,力争全面建成“大巴山碳谷”。同时不断向纵深推进新能源与农文旅深度融合,逐步完善利益联结机制,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绿色动能。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