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3-01
2023-03-01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中城绿建:为县域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样本

作者: ■本报记者林宏伟通讯员王少波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57

    垃圾处理看似小事,事关民生大局。目前,我国大中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已接近100%,由于受经济水平与体量影响,中小县城因投资大、运营和飞灰等垃圾二次污染物处理成本高,通常难以实现焚烧发电资源化利用,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垃圾无害焚烧处理率仍较低,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处理的主战场已向县级地区转移。
    中城绿建科技有限公司作为一家专业从事城乡固废资源化综合处置利用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浙江省“专精特新”企业,为有效解决我国县乡垃圾量少、成分复杂、含水率高、二次污染严重、资源化利用率低等难点,早在5年前就主动下沉业务至县域垃圾处置市场,重点通过机器人智能分选技术、生物干化技术、热解气化技术、综合能源转化与利用技术这四项固废资源化利用技术,从各类固废处置利用工艺研发、装备制造、核心技术以及示范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创新,开创无飞灰产生和二噁英近零排放的技术先河,实现绿色高效发电。通过不断的研发与工程实践应用,取得近百项各类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垃圾焚烧处理核心技术体系。联合浙江大学完成“村镇垃圾高效热解气化与烟气净化技术及装备”等国家重点计划研发,成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示范工程”和城乡垃圾洁净处置的“示范基地”。
    中城绿建坚持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不断寻找新机遇,拓展新市场。公司联合高校和科研机构成功研发“城乡固废热解气化发电成套装备”并应用于浙江省泰顺县静脉产业园垃圾处置项目。日前,被浙江省认定为国内首台(套)整机装备。2023年2月7日,《中国环境报》报道称其采用“‘生物干化+智能分选+热解气化+上网发电’的工艺,有效解决了国内城乡垃圾量少、成分复杂、含水率高等难点,实现了绿色节能和高效发电。经过两年运营实践,从技术、政策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为县域垃圾资源化利用提供了样本。”
    2019年,中城绿建和浙江省泰顺县政府联合建设泰顺县静脉产业园包括生活垃圾、餐厨垃圾、建筑垃圾、市政污泥,以及填埋场改造治理、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与运营等,从而形成一个涵盖全部固体废物处置、资源化综合利用、科技研发、宣传教育、旅游观光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静脉产业园。一期建设工程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餐厨垃圾50吨、污泥10吨。经过两年多时间的运营实践,从技术、政策和经济效益等方面为县域垃圾资源化处置利用提供了很好的样本。2023年初,经各级政府机构推荐、初审和专家评审,中城绿建研发应用于浙江省泰顺县静脉产业园的“城乡固废热解气化发电成套装备”,被认定为国内首台(套)装备。
    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有关负责人说,首台(套)产品是一个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体现,是一条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掌控力的代表,更是核心竞争力的反映。国内首台(套)装备,正是企业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及以上水平的装备产品。中城绿建研发的产品装备入选,预示其市场前景广阔。
    北京中科润宇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栗博认为:“2022年,国家发改委、住建部等多个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县级地区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的指导意见》,为那些处理日垃圾产量只有100吨至200吨行业企业带来了新市场,其中技术实力强、运营经验丰富的企业会有很多机会。中城绿建值得关注。”
    中城绿建执行总裁李玮告诉记者:“政府加快推进生活垃圾焚烧处理设施建设,为企业提供了广大的市场机遇。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也为企业拓展新项目和新市场带来了新机遇。”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