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2-24
2023-02-24 第05版:五版 【字体】大 |默认 |

数字技术加持下:金融业与中小微企业形成良性互动

作者: ■李珮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71
    
    最近一段时间,因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自然语言处理工具ChatGPT的横空出世,令大众在为数字技术不断迭代升级并实现突破而欣喜的同时,也对其在金融行业、实体产业、公共治理、科技伦理、互联网生态等诸多领域可能带来的机会和冲击进行了大量的前瞻性讨论与思考。
    技术是把“双刃剑”,无论是ChatGPT,还是OCR、NLP,关键取决于如何合理应用。在数字经济时代,数字技术更多承载了提高生产力和效率的作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发展是当前科技创新的重要发力点。
    面对不断发生新突破、呈现新形态的数字技术,金融机构该如何更好地运用,以此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产业数字化又为金融业发展带来哪些机遇?
    以纾解融资难题为导向
    中国中小企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朱玉认为,从短期看,经历了疫情冲击后,中小微企业的发展面临着一定压力;从中期看,中小微企业也面临着稳增长、调结构、强能力的需求;从远期看,要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中小微企业需要“活下去、过得好、更健康”。可以说,不同阶段的目标不同,相对应的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的服务方式、内容、手段也不相同。要以问题为导向,以目标为牵引。当前,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仍是摆在金融机构面前的长期问题,只有找准突破口才能有力破局。
    中小微企业融资当前还有哪些痛点与难点?
    “首先,小微企业大多处于产业链末梢,进入门槛低,市场竞争激烈,对外部冲击的抵御能力较弱,提高了融资的风险溢价。其次,与大中型企业相比,小微企业财务信息不够标准和规范,公开披露的财务信息有限,金融机构难以准确评价小微企业信用,信息不对称降低了小微企业融资可得性。再次,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具有规模小、频度高的特点,增大了尽职调查和事后监控的操作成本,也导致小微企业融资成本上升。”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表示,“更为重要的是疫情对小微企业造成了冲击,如何在当前经济加快恢复的窗口期,既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帮助其恢复元气,又在中长期持续改善小微企业的融资环境,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在此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受到了更多的关注。朱玉认为,金融科技的应用既可以从供给侧优化金融机构的服务结构,推动金融创新,也可以从需求侧赋能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健全相关要素保障制度,改善其融资环境。同时,金融科技的发展还能促进长期资本和优质中小企业对接,助力优质中小企业驶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产业数字化转型机遇来临
    中小微企业是实体经济的根基,以数字技术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背后是产业数字化和金融数字化的加速转型。
    国务院去年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此外,还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商务,全面加快商贸、物流、金融等服务业数字化转型”。
    金智维董事长廖万里表示,产业数字化为数字普惠金融提供了良好的数据基础,金融机构通过数字技术可以对企业经营数据和政府公共数据进行反馈分析,金融可得性显著提升。金融作为与数字技术结合最深的行业,可通过金融科技赋能实体企业数字化转型。
实现双向互动与良性循环
    对于以中小微企业为代表的实体企业来说,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的背景下,还有更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考虑。
    “小微企业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是融资,此外,小微企业还关心如何在数字化浪潮中生存和发展,这是排在第一位的‘刚需’问题。”深圳前海微众银行行长助理公立表示,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下一步的发力点,要以金融服务为基础,抓住“刚需”问题,延伸到非金融领域。比如,帮中小微企业扩大销售、寻找客户、寻觅商机、招聘人才。
    简单来说,数字金融与中小微企业的融合互促、协同发展就是要构建起产业、金融、科技间合作共建以及区域间协作发展的良好生态。
    面对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不少中小微企业克服了对数字化认识不足、网络设施配备少、应用基础薄弱的困境,实现了自身数字化能力的跃升,积极融入数字化的供应链金融平台,以数字技术为纽带,与金融机构搭建起双向互动和良性循环的桥梁。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