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2-23
2023-02-23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半导体国产化产业链配置应着眼“一盘棋”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833

    在半导体技术众多的细分领域中,功率半导体是为数不多的尚未被西方国家卡脖子品类之一,但我国也不会因此就放弃国产化的诉求。这不仅是科技自立自强的需要,而且还符合经济规律。因为其制程要求不高、制造设备和材料可高比例国产化、进而使性价比高于进口,有利于提高企业供应链保障等。
    但如何实现国产化,尤其是公认为有可能率先成功突围的第三代功率半导体如何国产化,其上下游产业链的建设形成究竟该在什么样的空间范围内配置部署,恐怕还有研究探讨的空间。
    近日,成都市政协委员、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教授舒泽亮提交了《关于提升成都市功率半导体产业水平的建议》的提案,其中有成都市应重视半导体全产业链打造、抓紧培育或引进数个先进功率半导体苗子企业,以及重视人才引进等要点。
    舒泽亮教授之所以呼吁成都提升半导体产业水平,是因为成都拥有很好的半导体生产条件和历史,在功率半导体方面,成都坐拥芯源系统MPS、晶艺等功率半导体企业或亚太总部,以及上海南芯、华为成研所等众多行业企业研发中心或分公司,在国内产业和行业发展处于跟随第一梯队的水平。此外,成都在功率半导体方面还有应用优势,在电子、汽车、军工等行业都有很大的规模,分别有绵阳微电子行业应用、德阳重工驱动应用、宜宾动力电池等。据说应用端的大量需求不仅可助力功率半导体产品线的迭代升级,而且也有助于小微初创企业起步的关键,等等。
    舒泽亮看重半导体产业从上游到下游形成产业链,这自然是符合科学规律的。但这个产业链是否一定要在成都一隅内形成面面俱到的循环体系,为此要不惜重金从外地引进原本没有的产业环节,笔者认为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首先要从全国一盘棋的角度出发。由产业界和企业群体遵循市场规律做自主选择,如果确有外地企业根据自身发展需要而希望落户成都,并且能够使成都形成产业链条,那固然好,成都方面要做的是为其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但如果是不惜重金和土地资源吸引外地企业迁入,或者是从零开始投资建设产业链上短缺的环节,那未必就是最佳选择。
    原因很简单,产业链分布范围应该越大越好,最理想的状态是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参与国际分工,这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现在之所以强调国产化,除了经济因素,更因为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处处奉行遏止中国崛起的策略,刻意打压中国的高科技产业,我国必须独立发展科技能力,不得已才将分工范围收缩到国内。
    国产化不是地方化。国产化仍要遵循市场规律,由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决定资源的投放配置,而不是地方政府参与资源争夺。之所以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就是要让市场要素在全国范围流动,从而提高其配置效率。在全国范围内配置资源形成循环,其效率和效益远大于小而全的区域闭环。相反,如果每个地方都要独立成链,那每个链条之间的关系就是互相削弱,是效率和效益的损耗。
    固然,有许多产业追求在一个区域内积聚产能,但这是产业链上下游自发的积聚,是追求互相配套互相协作效应的结果。这样的产业一般都是物流量庞大的产业,集中凑近在一个地理小范围内,是为了减少物流成本。但半导体产业这样的需要很微弱。一块晶圆面积大不过一张烙饼,厚度则更薄;一个芯片也仅如指甲盖大小,所以再庞大的半导体工厂,无论原料进厂还是成品出厂,都不会有大卡车进进出出的“繁忙”景象。在这样的情况下,强调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扎堆,就没有必要了。而搬迁一个企业则劳师动众。与其不惜用重金和土地吸引外地企业搬来,或者另起炉灶从零做起,不如将这些资源投入到本地已有企业上,让他们在全国范围内参加产业链的分工,在分工中扬长避短发展壮大。此时即便没形成链条,但一个个强大的链环,又何尝不是区域繁荣的标志?宁德时代周围没有电动汽车厂家,但这一点也不妨碍其称冠全球。
    具体到成都市,目前在功率半导体芯片设计和封测方向初具规模,相关企业以本土研发、测试和委外代工、制造模式为主,这暂且不论,关键要想独立成链,成都恰恰缺乏从事功率半导体垂直整合制造IDM的实体。这就好比有枝叶而没有主干,有零部件车间而没有总装厂。是否一定要有?一定要好好论证。反之成都没有,不等于全国范围内没有。成都的现有企业完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寻找这样的合作伙伴,地理距离形成的成本,在当今水陆空交通发达的年代非常微小。相反,一定要从外地吸引来这样的实体,而且还是总装厂性质的产业枢纽,势必要由政府投入大量的资源,难度就大多了,且以往鲜见成功经验。在芯片领域更是如此。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