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2-23
2023-02-23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把农民工变为企业“自有工人”值得探索

作者: ■汤平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47

    把农民工变为企业“自有工人”的确有助于改变建筑领域普遍存在的劳务用工管理不规范、劳动保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对稳定农民工劳务收入、落实各项福利待遇、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稳岗就业,切实大有益处。同时,还可以缓解企业“招工难”,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劳动者队伍,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强化农民工的“主人翁”意识。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2部门《关于加快培育新时代建筑产业工人队伍的指导意见》、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的通知》等文件要求,深化建筑用工制度改革,强化质量安全管理,促进全市建筑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于去年7月底推出了《重庆市培育新时代建筑企业自有工人队伍试点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该《方案》实施半年多来运转情况良好,进一步激发了建筑企业发展活力,有力促进了稳岗就业。
    所谓“自有工人”,则是该市建筑企业把农民工由原来的“临时工”变成了“在编”的职工队伍。这无疑是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创新举措,值得称道。
    事实上,《方案》的实施,的确有助于改变建筑领域普遍存在的劳务用工管理不规范、劳动保障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对稳定农民工劳务收入、落实各项福利待遇、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稳岗就业,切实大有益处。同时,还可以缓解企业“招工难”,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劳动者队伍,有利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强化农民工的“主人翁”意识,使他们能够“爱企如家”,人人都有一定的归属感、荣誉感、自豪感、幸福感,可以安心打工、踏实创业、激情谋生。
    但我们也要看到,农民工变为企业“自主工人”以后,由于文化知识、劳动技能参差不齐,不可避免地给企业实行“规范化”管理带来一些实际问题。个别农民工也可能滋长吃“大锅饭”的消极思想,势必影响公正公平的企业劳动分配制度。建筑工程要求安全系数较高,如果不能合理调配和使用劳力,难免会出现“窝工”和“误工”现象,直接影响工程进度和质量标准。同时,也会加大企业成本费用和经济负担。因此,在实施《方案》中,仍需进一步探索和尝试,完善与之相配套的政策和措施,不折不扣地落实地方政府发布的一系列“助企纾困”的新规,把员工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摆在首位,大力培育企业新型的职业工人队伍,让企业行稳致远,实现效益最大化,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