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2-2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别被“社保缴费满15年可不缴”忽悠 |
|
作者:
■丁家发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86 |
|
|
|
|
|
|
日前,有网友在上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微信公众号留言咨询:“请问社保缴费是缴满15年吗?我最近到一家新公司,人事和我商量说我的社保已经满了15年,可以不交了,也不影响我退休,而且这样不扣我个人部分到手的钱还要多一笔,请问可以吗?” 按照我国现行社保政策,社保缴费满15年,是申领基本养老待遇的最低缴费年限,如果不再缴费坐等退休的话,最后拿到手的养老金,可能也是最低的。确实,不再缴纳社保,到手工资当然会增加一点,但将影响到今后的养老金等利益。笔者认为,相关人士要引起警惕,而企业也不能为了节约用工成本,误导员工不交社保,变相损害职工合法权益。 社保缴费满15年可以不缴了,具有很大的迷惑性。一部分职工会认为,社保缴费已满15年,到时候退休便可以领取养老金,如果不再缴纳费用,到手工资每月可以增加一点,何乐而不为。而用人单位愿意这么做,却藏着自己的“小九九”,毕竟为职工缴纳社保,单位缴费占了“大头”,职工社保缴费满15年不再缴纳,将节约不少用工成本。殊不知,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即使职工与用人单位商议签订了不参加社保的所谓“协议”,也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也就是说,如此损害职工利益的做法,是行不通的。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同时,《社会保险法》《劳动合同法》中亦有类似条款。因此,用人单位和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是法定义务,不能根据劳动者或者用人单位自己的意愿而免除,否则将承担法律责任。用人单位不为职工缴纳社保,当然是受益方,但却严重损害了职工合法利益,一旦发生劳动纠纷,不仅要为职工补交社会保险及滞纳金,还有可能被处以行政罚款,可谓得不偿失。而职工签协议自愿不再缴纳社保,不仅今后养老金受到影响,一旦生病、生育、工伤或者失业时,也将无法得到相应保障。 事实上,对职工而言,社保缴费年限越长,缴费水平越高,则退休后领取的养老金也越多;而生病、工伤或者失业也可以得到保障。而对企业来说,依法缴费也是为自己提供了一份保障。比如,在工伤保险方面,依法缴纳工伤保险的单位在职工发生工伤事故后,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规定的医疗费用、工伤待遇等,降低了用人单位工伤支出风险。可以说,用人单位为职工依法缴纳社保,能规避经营或生产中一些不确定风险,也是给自己上了一道“保险”。 总而言之,用人单位不能有短视行为,为了节省成本和开支,便诱导或强迫职工放弃缴纳社保,属于违规行为。广大劳动者也不要因为眼前工资“增加”的一点小利益,就放弃自己的长远利益,不要等生病、退休时才悔不当初。如此一来,用人单位和劳动者都应该严格遵守国家劳动法规,依法缴纳社保等费用,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才能得到双重保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