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2-21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莫让高票价成为观影“拦路虎” |
|
作者:
■刘天放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24 |
|
|
|
|
|
|
据报道,沉寂许久的中国电影市场近日赚足了讨论度。春节档六部电影打得火热,票房创影史第二,不过,猫眼研究院报告却显示,今年春节档电影平均票价52.3元,比去年降低0.47元,是七年来首降。一边是高价票吐槽,另一边是“降了,但没完全降”的票价数据。 和院线大片相伴而来的,是一众“人在小县城,看普通2D片五十块钱打底”“一家五口进IMAX厅,花了近一千元”的发言。日前,网传辽宁大连某电影城《流浪地球2》电影票标价高达300元,后被告知300元仅是“展示价格”,线下购买是100-150元之间。而后者的价格也显然不低。 电影票价上涨,主要是受政策调整、片方宣发策略、设备、票务平台打法转变等影响。此外,影院房租上涨,使得影院生存压力陡增,抬高票价,这也符合逻辑。不过,不断涨价现象还是要引起足够重视,为此,必须厘清影院和片方电影收入之间的关系,消费者与电影院之间的买卖关系也要明确,必须确保观众的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等不受侵犯。 2002年,院线制改革启动,20年来,中国城市院线电影平均票价从16.2元上涨至42.1元,在2022年达到了峰值。看来,电影票越来越贵,真不是我们的错觉。整体看,我国电影票价仍处于高位。然而,电影院不是想收费多少就收多少,必须从政策层面加以规范,既要对票价明码标价,也要对其他相关收费服务给予明确公示。 电影产业不是一锤子买卖,产业链上每一个环节都要以观众为核心,失去观众就意味着失去一切,如果高票价成为观影“拦路虎”,势必影响电影市场繁荣,相关产业链也会受到影响。 由此来看,电影票价过高,当心观众“用脚投票”。当前,部分消费者不愿意去影院观影,一定程度上是受短视频、手游、流媒体等新型娱乐形式影响,想吸引更多人到影院观影,还要靠影片自身的品质。即使上述这些都过关,高票价也将影响观影人数,因此,还是要兼顾商业利益和观众感受,才能使电影市场健康持久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