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2-16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聚各方之力推进质量强国 |
|
作者:
■钱立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146 |
|
|
|
|
|
|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提出到2025年,质量整体水平进一步全面提高,中国品牌影响力稳步提升,人民群众质量获得感、满意度明显增强,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更加突出,质量强国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早在1978年,我国就提出开展“质量月”活动,旨在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建设之所以能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坚持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显著增强了我国经济的质量优势。 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然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发展基础还不够坚实。支撑我国过去增长的几大因素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人口红利在慢慢衰退,人均土地资源不断减少,自然资源的投入更不能满足未来更大经济总量的需要,环境的承载能力已接近极限。要实现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就必须寻找新的发展动力,质量就是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质量是兴国之道、富国之本、强国之策。质量强国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也需要汇集各方力量齐抓共管,贵以恒、践于行。地方政府要加强对质量发展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落实质量工作责任制,建立多方协同抓质量的工作格局。加大质量建设的投入,加强质量管理和队伍能力建设。健全质量法律法规,修订完善产品质量法,推动产品安全、产品责任、质量基础设施等领域法律法规建设。强化质量监管,依法依规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侵犯知识产权、工程质量违法违规等行为。建立健全质量安全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体系,不断完善质量激励机制,实现质量提升与经济发展并驾齐驱。 企业要坚定不移地走质量强企之路,全面落实企业及其负责人质量责任,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和质量追溯体系,加强诚信建设。不断创新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加快技术创新,改善产品质量,提升产品档次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真正以质取胜,实现质量强企向质量强国转变。 加强对质量法律法规、质量知识、质量典型的宣传,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质量建设,营造崇尚质量、追求卓越的氛围。健全质量监督网络,树立依靠全社会共抓质量的导向,让全社会主动参与质量建设,自觉维护质量安全,坚决抵制假冒伪劣,实现“人人关心质量,人人创造质量,人人享受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质量体现着人类的劳动创造和智慧结晶,体现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必须坚定不移推进质量强国建设。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