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2-16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科技自立自强与扩大对外开放并行不悖 |
|
作者:
■李富永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39 |
|
|
|
|
|
|
在美国政府对中国高科技产业持续打压之际,中国两家高科技企业与美国业界的深度合作引人关注,其中蕴涵的逻辑也耐人寻味。 其一是中国自动驾驶汽车传感器技术开发商禾赛科技(Hesai Group)2月9日正式登陆美国纳斯达克,通过首次公开募股筹集了1.9亿美元,这是自滴滴后中国公司在美国市场上最大的一次IPO 其二是美国福特汽车和宁德时代计划在美国密歇根州共同经营动力电池工厂,投资35亿美元计。由福特全额出资建设工厂,宁德时代提供筹建和运营服务,并就电池专利技术进行许可。 无论是禾赛科技或是宁德时代,这两家企业皆属于高科技企业,其世界领先的技术都是中国人独立自主发奋图强的成果,在全球市场分别处于独占鳌头或者前排龙头位置。其中禾赛科技所从事的激光雷达,恰恰是商务部已经公布的拟限制技术出口的七大技术领域之一。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虽然没有列入上述七大技术领域名单内,但其掌握的先进储电技术在全球属于前沿,却是毫无疑问的事实。他们此时或者赴美上市或者出口技术,与国家的上述政策是否相悖? 其实不是。因为商务部拟限制技术出口的七大产业领域,限制的只是技术的输出,而不是产品的出口。而宁德时代的电池技术不在这个范围内。既然储电技术都可以出口,宁德时代与美国福特的合作,为什么只是出技术而不是合资经营?仅仅专利授权,所获得的收益毕竟无法与有形产品相提并论,而宁德时代本身是有庞大的产能的。 其实这是双方妥协的结果,为的是绕开美国的《通胀削减法案》的限制。原来,2022年7月,宁德时代与福特达成了电池供应协议,从2023年起,宁德时代将为福特的两种车型供应十年的电池,平均每年供应超过70万辆汽车所需的电池。这是一笔难得的大订单。也就是说,宁德时代一开始是要卖产品。 但是,宁德时代想要吃下这笔大订单,很快遇到一个拦路虎:美国的电池保护政策。美国于2022年8月推出了《通胀削减法案》。根据法案的规定,福特公司要想享受每辆新能源车最高7500美元的高额补贴,就必须让宁德时代到美国建厂。但一座电池厂的投资动辄几十亿美元起步。最终解决方法是,宁德时代出技术,福特出资金和厂房。这种合作模式可谓“一箭双雕”,不仅能够使福特公司获得《通胀削减法》中允诺的各项补贴,还能够使宁德时代规避外资安全审查。 再看禾赛科技。在美国上市筹集了1.9亿美元,这个数额放在国内也是小菜一碟,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国内A股或者香港上市而舍近求远? 其实,禾赛科技一开始是安排在国内上市的,只是因为股东穿透、营业亏损、专利纠纷等原因而中途撤回招股书。与香港相比,在美国上市有独特作用。禾赛科技董事长李一帆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该公司最终选择在美国上市,是希望“能够直接与同行进行竞争,在更大范围的市场上保持透明”。李一帆还透露,禾赛当前正与几家全球汽车厂商洽谈潜在的商业合作机会。他表示,“我们作为上市公司,资金充足、具有健康的利润率和现金流,对客户做出决定是极其重要的。” 据报道,尽管近年来禾赛科技产品销售规模世界第一,但由于不断地扩大产能和研发,尤其是自己研发芯片,甚至还有改换技术方向等因素,禾赛科技的净利润一直是亏损状态,2019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禾赛科技累计亏损6.37亿元,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一半,需要的资金补充投资的规模是巨大的。但国内股市要求的上市前提是盈利,这是禾赛科技无法满足的。由于中美双方已经于去年就中概股会计监管问题达成协议,美方对我国初创企业重开股市,此时能够在美国上市最好不过。 由此可见,即便是世界一流的技术,也需要有相应的资金流和利润额的支持,否则高科技也会成为空中楼阁。纳斯达克成全了禾赛科技走向世界的梦想,投资禾赛科技前景美好,这对双方而言是双赢。 只是这样的双赢理念在美国仿佛不太普及。美国政府凭借占据技术高端对中国断供芯片,本身就让自己的企业损失严重。而我国秉承全球化发展理念,不会利用自己独有的技术封锁打压他国。计划限制七类技术的外流,也仅是自卫,而且是相当有节制的,所以既不会限制禾赛科技去美国融资,也不会阻挠宁德时代的技术输出。 具体到宁德时代,虽然我方对美方开放技术,但难保对方不会以怨报德。假如美国出现政治或法律变动而使得项目受阻,宁德时代势必要吃亏。所以有专家建议为了规避风险,宁德时代应与福特公司签订免责条款甚至赔偿条款。也就是说,商业上的事情就按商业规则办。 过硬的技术成就于自立自强,否则别说去美国上市或者销售产品,就是立足于市场都很难。但在强调关键技术独立研发的同时,仍需要最大限度地扩大对外合作,通过合作互惠互利,否则只会自我削弱。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