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2-14
2023-02-14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宝鸡市渭滨区工商联:

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促共富

作者: ■本报记者刘可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267

    “万企兴万村”行动开展以来,陕西省宝鸡市渭滨区工商联以“产业发展和村企共赢”为突破口,高点谋划、全面布局,积极探索、勇于创新,全力推动“万企兴万村”行动走深走实。
    按照因地制宜,多元推进的思路,依托城市近郊农村的区位优势,在推进产业联村的过程中,渭滨区工商联树立“企业发展、集体壮大”和“专业的事让专业人干”的理念,依托龙山玉珠葡萄等本土品牌企业,在“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成熟运行机制下,创新“代建代管代销”产业模式,有效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面临的种什么、怎么种、谁来种、怎么存、怎么卖等问题,为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探索实践。
    构筑联建共赢格局
    渭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万企兴万村”行动,组织成立由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任工作组长,区工商联负责牵头实施、各有关部门联合推动的专项工作小组,不断完善工作体制机制,将“万企兴万村”行动纳入全区乡村振兴战略指挥部专项工作。
    据悉,渭滨区工商联成立渭滨区“万企兴万村”行动智囊团,组建一支20余名有丰富理论和实战经验的专业型企业家队伍。目前,已有“万企兴万村”行动市级实验项目3个,区级实验项目11个。
    根据渭滨区农村发展现状、农业产业特点和民营经济发展实际、驻区大中型企业的规模效益、行业特点及参与积极性,渭滨区工商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各类企业采取“1+N+1”模式(1个村与若干户民营企业和1户驻区大中型企业结成乡村振兴团队)参与乡村振兴工作。
    渭滨区工商联在掌握44个村基本情况、乡村振兴发展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组织召开座谈会3次,走访调研民营企业13户,充分征求意见建议,打造5个示范村、20个重点村、19个推进村,同时,及时调整前期方案,提出“产业联村、项目带村、智力扶村、文化兴村、捐赠帮村、就业助村”六种结对模式,拓宽村企合作思路,深化村企联建模式,实现村企精准对接。
    此外,建立“万企兴万村”行动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专题会议,解决突出问题,不断优化村企合作方案。搭建政、村、企交流平台,举办村企沙龙活动,围绕“乡村振兴项目策划包装和村企利益联结”进行深入座谈交流,为村企共谋振兴之路提出切实可行的好点子、好思路。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调整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形成部门协同、上下联动、专项推进的工作格局。
    发挥优势合作互补
    渭滨区工商联充分发挥村级集体经济组织项目资金优势、组织优势和企业的技术、市场、管理优势,采用“代建代管代销”(代建:由企业根据市场需求,对果园进行统一设计和规划建设。代管:生产过程全程由企业运营管理,实现技术与市场无缝对接。代销:村级集体经济参与销售,企业统一品牌进行销售,实现优质优价)合作模式。
    同时,配合代建代管代销的果园生产管理模式,按劳动力技术总承包制将果园按30-50亩承包到户,由企业统一投入运行,提供技术培训。
    按照产品产出或承包亩数核算承包收益,项目投产后承包户均收益达到8-12万元。村集体作为产业所有方,石鼓现代农业园众智汇农业开发公司作为葡萄、甜柿子产业运营方,统一进行建设、管理、销售。明确由政府投资的项目资金形成的资产100%归属村级集体经济,企业作为产业运营方,投入土地租金,进行保底分红。合作方式由政府引导,村企协商自愿合作。同时创新性成立渭滨区“万企兴万村”行动智囊团,组建了一支20余名有丰富理论和实战经验的专业型企业家队伍。
    因地制宜把握原则
    对苦于发展没有项目的村,渭滨区工商联引导企业在项目、技术上予以支持,积极发展产业;对闲散劳动力较多、无就业门路的村,引导企业多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鼓励外出务工;对村内开发型企业,注重基础资优势村企共用、所获利益村企共享;对交通不便、农业基础设施差的村,在物资上给予支持,共同建好发展的基础。
    同时,把握好四个原则:自愿互惠的原则。坚持企业自愿和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由企业和村根据自身情况商定帮扶的形式和内容;互动共赢的原则。在项目开发上做到村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切实保护企业参与脱贫攻坚的积极性;公开透明的原则。对企业捐助资金的使用进行有效的管理和监督,结合村务、财务公开,让企业家明白,让村民放心;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发挥引导作用,确保帮扶措施符合实际,符合农民愿意,也符合企业利益。
    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渭滨区采用固定生产成本、固定销售成本的办法结算。村集体经济以产业所有权占利润50%,企业以技术、品牌、销售及生产流动资金投入占50%利润。
    利益分配采取“保地租+保分红”的模式,由村企双方协商。如遇不可抗灾害绝收,企业只支付土地流转费,村上由土地流转、劳务等收入变成生产销售全产业链的利润分红,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带动群众实现共同富裕。这一合作模式实现了政府、村集体、企业三方资源最高效配置,实现共享共赢。
    目前,渭滨区石鼓镇李家槽村、龙凤山村、刘家村等5个村先后与石鼓现代农业园众智汇农业开发公司按照代建代管代销模式发展葡萄1000余亩、甜柿子400余亩,配合大苗栽植实现当年种树第二年挂果,有效缩短投入等待期,带动农户271户918人,2022年实现产业分红10万元。同时,公司以渭滨区石鼓镇为总部,在高新区、千阳县、麟游县积极推广经验模式,延长产业链,预计带动6个镇15个村葡萄产业发展,规模达3000亩,为全市乡村振兴村企合作打造新的利益分配模式,争创全省葡萄行业第一品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