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3-02-14
2023-02-14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新农人老把式播种田野希望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99
    春节假期刚过,河北省秦皇岛市卢龙县铁庄村绿佳家庭农场内,工人们忙着剪枝、嫁接、罐装营养钵……33岁的农场“当家人”邢艳丽边讲解边拍视频,发到网络平台,让顾客了解葡萄苗生产的各个环节。
    春节期间,邢艳丽家的葡萄销售异常火爆,冷库储存的10余种共1.5万斤葡萄全部售空,销售额达20万元。新的一年,她准备大干一场,继续扩大种植规模。
    邢艳丽的父亲邢卫彬种植葡萄30多年,是当地有名的“土专家”。2014年邢艳丽大学毕业,回村和父亲一起经营葡萄园。父女二人分工合作,小邢决定种植品种、负责营销,老邢负责田间管理。
    可刚开始,分歧就出现了。小邢主张靠品质吸引顾客,严格控制葡萄产量,会把果形不好的葡萄剪掉,这样的做法老邢很不理解,“都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没病没害就糟蹋,没有这么干的!”
    等到葡萄成熟,新的分歧又出现了。其他葡萄园卖5元一斤,小邢开价10元,新品种卖20元甚至更高。老邢急了:“咱这一片儿祖辈都是种葡萄的,多少年来,同样的品种大家的价格都差不多,你定那么高,能卖出去吗?熟人怎么看?”
    可小邢坚持,并尝试网络营销,用视频、图片展示葡萄,介绍种植理念。第一个晚上,农场就接到了50余单。小邢给每串葡萄佩戴二维码,严格保障葡萄品质。通过线上营销和线下采摘,葡萄逐渐打开了市场,远销西藏、云南、上海等地。
    如今,老邢打理了30多年的葡萄园在父女俩的努力下成为集葡萄苗木繁育、葡萄种植、酿酒、鲜食葡萄采摘和农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家庭农场,种植规模近200亩。农场的鲜食葡萄品种稳定在26个。
    地还是那块地,效益却翻了倍,老邢不得不佩服女儿的魄力和眼光。同时,小邢说:“我从我爸那儿也学到不少经验。”现在通过秧苗、颜色等,她就能判断出葡萄的甜度,父亲让她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个合格的“新农人”。
    近年来,在河北,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发展,投身农业,用新的理念和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让乡村振兴的“脉动”更加强劲有力。“这两年农村见到了越来越多年轻人的身影,他们带来了很多新的知识,农村会越来越好的。”高清喜说。(郭雅茹)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