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2-14 第04版:四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展现新作为 |
湖北老河口农村商业银行选“金融村官”建村银银企互动纽带 |
作者:
■本报记者张粲通讯员杨帆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747 |
|
|
|
|
|
|
正月十八是老河口农商行“行长统战示范点”活动日,在该行党委书记、董事长石安波和行长李波主持下,62名优秀党外知识分子“金融村官”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大家围绕“我为农商行做什么”“实干年我该怎么做”“‘农商乐园’如何成为建功立业阵地”进行热烈讨论。他们的发言,体现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对乡村的热情。 近年来,老河口农商行依托“统战+金融+民企”模式,高起点规划、精细化运作、全方位推进,不断丰富和深化“统战+金融+民企”内涵,挑选优秀党外知识分子,在农村(社区)担任“金融村官”,开展金融服务,建立“村银对接”“银企互动”纽带。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展现新作为,彰显新担当,作出新贡献,书写新篇章。 完善机制 调动党外知识分子建功热情 2022年11月18日,刚刚参加完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的“金融村官”、党外知识分子、李楼支行客户经理杨丽萍,就来到李楼镇方营村经营园林绿化、水电工程安装的方老板家中,因为方老板正为资金周转困难而犯愁。杨丽萍办完各种手续,现场为他办理扫码流量贷45万元。方老板高兴地说:“农商行办贷速度真是快,不需要纸质资料,只需身份证和人脸识别就办理完成了,真是智慧到家啦!” 这是老河口农商行在“统战+金融+民企”活动中,党外知识分子“金融村官”建功立业的一个缩影。 该行坚持围绕中心大局、服务“两个健康”,充分发挥金融杠杆优势,把党外知识分子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激活统战重要法宝功能,让统战工作在基层实起来。动员和组织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开展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中央统战工作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精神,引导大家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搭建成长阶梯,加大党外知识分子培养使用力度。注重选拔任用优秀党外人才,把政治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优秀党外干部安排到重要岗位。 党外知识分子、农商行袁冲客户经理田悦担任“金融村官”后,走遍袁冲乡23个自然村,了解全乡民营经济大户经营状况,掌握村民消费及经营的金融需求,帮助其匹配相应的金融产品。加强与小微企业及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的联系,以最快的时间满足融资需求。近年来,共为小微企业及民营经济示范户投放贷款3000余万元,其中投放扶贫贷款60余户金额300万元,创业担保贴息贷款60余户金额1200万元,带动180多人就业。在去年夏粮集中收购的一周时间内,他积极深入田间地头,共计为本地收粮企业提供500余万元的贷款资金。去年,田悦被提拔为农商行袁冲乡支行信贷主管。 据统计,近年来该行先后培养选拔5名党外知识分子为网点信贷主管、13名党外知识分子为会计主管、18名党外知识分子调整到管理岗位,一大批优秀党外知识分子拥有了兴业建功的广阔平台。 该行建立党员联系党外知识分子工作机制,每名党员对口联系一名党外知识分子,每月开展两次谈心交流,掌握思想动态和心理需求,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让大家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此外,还有计划地安排各专业领域的党外人才参加全行核心骨干培训,提升党外知识分子队伍的整体素质;搭台铺路,助力党外人才立足岗位建言献策,积极引导他们主动作为,把个人价值融入社会经济建设中,先后涌现出一批立足岗位、建功立业、贡献突出的党外知识分子先进典型;积极支持和引导优秀党外人才参与社区基层治理、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把统战优势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 去年以来,老河口农商行通过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先后有17名党外知识分子为88家涉农企业提供96件次服务,发现梳理问题105个,全部得到现场解决和答复,贴心细心暖心的服务赢得涉农企业的点赞。 丰富载体 搭建多维度全方位服务平台 老河口农商行不断丰富“统战+金融+民企”载体,通过党群共建、村银互联、扶贫共帮、项目共扶、效益共赢等形式,搭建起多维度、全方位、立体式的“统战+”服务平台,持续推进统战工作与业务发展深度融合、同频共振,为助力乡村振兴注入强大活力。 “统战+党群共建”。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联系统战、工会、团委、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构建大党建、大统战、大群团工作格局;选派党外知识分子在村(社区)担任“金融村官”,帮助村(社区)建立统战联络站、健全统战协调小组、成立新乡贤统战理事会,实现“一村一站一组织”;通过“党建+乡村振兴”构筑党群共建平台,将党建触角延伸至基层一线,依托整村授信、惠农快贷等各类惠民产品,打通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该行已与10个乡镇(街道)255个行政村(社区)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统战+村银共联”。积极引导党外知识分子创建金融示范区,落实定人、定时、定点“三定”驻村机制,通过“金融村官”下沉走访村组农户,掌握第一手资料,打造“点对点”“实打实”特色化金融服务模式。截至2022年底,累计建档农户信息3.39万户,建档率44.73%;预授信3.31万户,预授信金额30.9亿元。今年元月,又为374户农民授信8346万元,助力农民春耕备耕,奏响田园“春耕交响曲”。 “统战+扶贫共帮”。动员党外知识分子深入开展“便捷获得信贷”活动,推动扶贫共帮走深、走实。针对贫困户推出“扶贫小额信用贷”,针对脱贫户推出“荆楚小康贷”“丰收贷”“农担贷”等特色服务;在全市率先完成贴息资金申报,申报贴息71.75万元;通过全面走访调查,查漏补缺,贫困户建档8374户,对有需求且符合条件的贫困户支持率达到100%。 “统战+项目共扶”。大力支持重点项目、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行业,紧扣“两回两带”需求,相继推出“青创贷”“创业贴息贷”等项目共扶产品;主动对接乡镇党委、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有序加大农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民营经济示范户等优质项目信贷投放力度,当好乡村振兴主办行,巩固农村广阔市场。去年,仅农商行张集支行通过为辖区小微企业及民营经济示范户提供“丰收贷”“农担接力贷”“亲情农商贷”等金融产品,就成功授信100户以上,用信2900余万元。 “统战+效益共赢”。“统战+金融+民企”的走深走实,推动银行与村组常态互动、深度合作,特别是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便捷金融服务,创业贴息贷款利率仅2.15%,不仅创业人员受益,也为银行带来可观的综合效益。截至2022年底,该行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755户,贷款余额2.1亿元,其中涉农龙头企业4户2357万元、农村种养殖大户751户1.83亿元。 高效服务 激发助力乡村振兴内生动能 2023年1月4日,仙人渡镇李家染坊村民陈波,通过该镇农商行办理了“荆楚小康贷”5万元,用于小麦种植。惠农“做到位”,这是该行“金融村官”着力打造“五农五位”“统战+金融+民企”品牌、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该行认真落实《老河口市重点产业链金融链长制工作职责》,积极对接现代农业产业链,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截至2022年底,老河口市农商银行共为全市4家现代农业企业提供咨询服务7次,发放贷款2580万元。 富农“站高位”。该行把统战工作和乡村振兴统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站在政治的高度看待统一战线服务乡村振兴,使统战工作与金融业务同安排同督办同检查,用高质量的统战推动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安农“固本位”。该行紧紧围绕服务“两回两带”工程,全面发展普惠金融,大力推广“农担贷”“创业贴息贷”。并通过与供销社、相关产业协会及村组战略合作,把统战工作做到产业链上,打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金融服务通道,为支持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拓宽融资渠道。 支农“定地位”。支持“三农”工作是农村商业银行义不容辞的责任,更是巩固农商银行发展地位的核心和根本。老河口农商行倾心倾力提供涉农贷款、特色贷款、家庭理财,为广大农民当好金融“店小二”。到2022年底,该行各项存款余额达106亿元,贷款余额达到83亿元,存贷款规模连续多年在老河口市金融机构中排名遥遥领先。 惠农“做到位”。以乡村振兴、服务“三农”为己任,坚守定位,回归本源,在做大总量中把惠农工作做实做好。该行持续实施“减费让利”政策,平均贷款利率由2019年的6.8%下降至2022年的5.26%,三年累计减费让利金额1.3亿元,利用人行再贷款政策发放低利率贷款累计达到11.38亿元。累计对8374户扶贫户走访建档,发放小额扶贫贷款1257笔、金额7209万元,占全市所有扶贫贷款投放总量的90%以上。 亲农“不缺位”。作为农民“家门口”的银行,该行实施“村银共建+金融村官”创新模式,优化亲农服务。挑选62名优秀党外知识分子,在全市255个村(社区)担任“金融村官”,驻村(社区)开展金融服务。把扎实开展整村授信作为亲农服务、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推出各类低利率信贷产品,全市建档30936户、授信13.73亿元。 石安波说:“全市‘实干年’动员会后,我们就组织‘金融村官’走村串户,帮助农民解决春耕资金困难,助力春耕生产‘开门红’。” (杨帆系湖北老河口市委统战部干部)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