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3-01-10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一个贫困村的华丽蝶变 |
——湖北老河口杨湾村美丽乡村建设纪实 |
作者:
■周华伟姚国建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478 |
|
|
|
|
|
|
毗邻南水北调源头、汉江上游东岸,一个美丽乡村远望山林交融、天水一色,近看道路整洁、庭院别致,苗圃鸟语花香、菜园果蔬飘香、广场载歌载舞,俨然一幅如诗如画的现代版《富春山居图》。这里便是湖北省老河口市洪山嘴镇杨湾村。 曾经的杨湾村道路泥泞、房屋破败,还是老河口市33个重点贫困村之一。 近年来,杨湾村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以美丽乡村建设为重点,聚焦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发动群众决策共谋、发展共建、建设共管、效果共评、成果共享,大胆创新,实现村庄华丽蝶变。如今,杨湾村推窗见绿、开门看景、进村入园,村在林中、人在画中,不仅整村脱贫出列,而且获得“湖北省绿色乡村”荣誉称号。 以点带面谋发展 “我们坚持党建引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推进村庄治理走深走实走心。”杨湾村党支部书记李秀荣满怀信心地说。 以学党史办实事“凝心”、以讲村史看变化“聚情”、以引人才促回归“赋能”,杨湾村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在“书香杨湾”朗朗的读书声中吹响乡村振兴“集结号”。经过对全村八个村民小组自然资源和经济基础的分析,该村把基础条件相对较好的朱家湾五组作为样板先行试点,以点带面。通过“户对户”联手、“面对面”协商,杨湾村对朱家湾五组46户186人精准“画像”,认真完成产业发展、民意需求等“七张清单”。 洪山嘴镇党委副书记陈豪表示:“杨湾村从群众关心关注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入手,坚持问题导向、坚持需求导向,很快打开局面。”23次板凳会、8次庭院会、32次现场会和15次专题会,参与群众达到1240人次以上,最终形成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拆危、筑路、建园等15个最佳方案。五组村民张树才说:“过去长期荒芜的5亩多低洼地现在建成了共享菜园,废弃荒地得到利用,还美化了村庄环境。” 为群众排忧解难 杨湾村党支部委员、辅警朱辉说:“我们从点滴小事做起,引导大伙出资出力,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该村采取多种方式引导群众站到杨湾发展舞台上来,广泛汇聚民心民力,用实际行动破解“三难一差”,赢得群众赞誉。 杨湾村八个村民小组中,五个小组长期由邻村付家寨水厂早中晚限时供水,另外三个小组就地掘井,一遇天旱就靠河边村组拉车送水。为解决困扰村民长达10年的饮水难问题,村党支部争取扶贫项目和资金,连接江山清源水厂,建成大三格污水处理池2处,从此让老百姓吃上干净安全的“放心水”。 “行路难”是最让群众头疼的事,从布袋沟到朱家湾长期被山丘隔断通行,严重影响村民生产生活。对此,杨湾村党支部动员群众发挥愚公移山精神,掘土平山、连接断头路,打通了一条村间长廊。针对农村“如厕难”问题,该村开展全面建改、管理提升行动。 除此之外,杨湾村还全面开展“五清五绿”专项行动,即清理积存垃圾、柴草杂物、残垣断壁、家庭院落、河塘沟渠,对村边、路边、宅边、沟边、库边“五边”绿化植树,并利用朱家湾地理环境,建造荷花池和休闲广场、乡村大舞台和休闲步道,硬化道路3000米,安装路灯27盏。 “我们注重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31名党员自发组建施工队积极参与,示范引导群众主动投身到基础建设、环境整治和产业发展中来,实现从‘唱独角戏’到‘跳集体舞’的转变。”李秀荣表示。 发挥乡土能人作用 杨湾村党支部充分发挥乡土能人的作用,通过产业链与群众结为致富共同体,让大家的“钱袋子”一起鼓起来,乡贤反哺家乡、回归创业蔚然成风。 通过“走出去、寻亲友、促回归”活动,杨湾村汇聚各方力量。先后登门走访在外能人26名,邀请回乡探亲19人,举办共谋发展座谈会80多场次,问需于贤、问计于贤,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25件次。 杨湾村对在外名人、回归贤人、创业能人等登记造册,组建杨湾村新乡贤理事会,吸纳26人参加谋事,织密统战和工青妇基层组织网络,探索出“村党支部+群团组织+党员中心户+村民”治理模式,把党建群团优势转化为共同缔造效能。 一批批乡土能人回乡投资置业,努力把杨湾村建设成风水宝地。先后有5人回乡创业,吸纳资金300万元以上,建成产业发展型、资产经营型、资源开发型、股份合作型等项目5个,带动35人勤劳致富,新增农业产值800万元以上。 在过去小龙虾泥鳅混养项目和稻虾养殖项目的基础上,回乡能人与林茂山林场合作,投资85万元,建设以新品种新技术推广普及为主的花卉苗圃基地100亩,年出圃绿化用苗150万株。 杨湾村与绿投公司对接,流转750亩农户土地,发展优质黄桃产业,按照“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发展“订单农业”,构建产业共同体,共有120户农民变股民,通过利润分成每年增加经济收入180万元以上。 走农旅融合之路 杨湾村以环境改造为依托、产业发展为基础、创意农业为手段,在环境整治和村庄改造中融入文旅元素,打造乡村旅游景观,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老河口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肖凌志说:“杨湾村注重用红色文化引领缔造美丽乡村,实现村庄环境园林化景观化,形成书香满村、文明向上的生动局面。” 杨湾村走农旅融合之路,学习借鉴其他村做法,整合土地资源,建设红色文化广场,繁荣乡村文化生活。建设“小游园”3处1750平方米,培育花园式美丽村庄,拉动乡村旅游,使杨湾村逐步成为网红打卡地。村民杨淑华说:“村支部把爱好歌舞和民间文艺的村民组织起来,拉起腰鼓队、太极舞、合唱团,自办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好。” 为发挥示范作用,该村坚持发动群众共同评选最美杨湾人136人、最美家庭57个、十星级文明户121户,引领村民从“牌场”走向“广场”、从“酒桌”走向“书桌”、从“教堂”走向“课堂”。 针对村庄建设管理缺失问题,杨湾村推进自治、德治、法治“三治融合”。组建26人“绿色护卫队”志愿团队,推广“时间存折”志愿服务活动,陆续开展便民服务活动56场次,服务时长112.5小时,实现由“单一治理”向“多元共治”转变。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