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12-30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我国上市公司质量数量稳步提升 |
行业更“新”、规模更“大”、盈利更“好”、融资更“平衡” |
作者:
■解旖媛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405 |
|
|
|
|
|
|
2022年11月22日,随着鼎泰高科、矩阵股份上市,A股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000家。5000家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超过2500家、占比超五成,资本市场日益成为硬科技、“三创四新”、专精特新“小巨人”的聚集地。 5000家上市公司的背后,是资本市场基础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资本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功能的进一步优化。近年来,随着注册制改革稳步推进,我国投融资渠道不断拓宽,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具有包容性、适应性,一大批优秀企业源源不断汇聚到资本市场上。 与此同时,监管层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今年11月,证监会发布的《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提出,力争到2025年,上市公司结构更加优化,市场生态显著改善,监管体系成熟定型,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迈上新的台阶。 “上市公司是我国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不仅是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力军,也为我国所有市场主体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表示,上市公司作为资本市场的主角,是连接资本市场与经济发展的桥梁,上市公司发展质量的提升将有力推动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数量稳步增加 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突破5000家大关。截至2022年12月26日,沪深京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5061家,其中,上交所2170家,深交所2737家,北交所154家。 从1990年的“老八股”,到A股上市公司总量突破5000家大关,我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步伐显著加快。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2010年A股上市公司为2000家,从2000家增加到3000家、3000家增加到4000家,分别历时6年和4年时间,而从4000家增加到5000家,仅用了两年多。 上市公司数量加速增长的背后,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日渐完善。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已形成涵盖沪深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私募股权基金在内的多层次股权市场,以及债券市场和期货衍生品市场,各市场板块定位明确、错位发展。 自科创板和创业板相继实行注册制以来,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大大增强。证监会上市部主任李明在2022金融街论坛年会上表示,近年来,证监会全力以赴推进注册制改革试点,发行上市标准进一步优化,大大提升了资本市场对优质企业的吸引力。以注册制改革为牵引,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更具有包容性、适应性,不同规模、不同业态的企业都能在资本市场找到发展的舞台。 在畅通“入口”的同时,退市制度改革也在同步推进。数据显示,今年强制退市42家公司,加上2021年强制退市的17家,两年退市家数占30多年来全部已退市公司总量的40%。 结构发生深刻变化 在数量不断增长的同时,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牢固。李明表示,代表高质量发展内涵的上市公司结构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体现在行业更“新”、规模更“大”、盈利更“好”、融资更“平衡”等方面。 自科创板和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以来,高科技企业上市渠道不断拓宽。据李明介绍,目前5000余家上市公司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市公司超过2500家,占比超五成,其中近30%为近两年登陆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服务创新战略不断提质增速。深交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1月底,创业板注册制平稳运行两年多来,创业板IPO和再融资累计募集资金超过7200亿元,先进制造、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重点领域产业规模优势进一步凸显,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九大产业市值占比超过70%,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地。 上市公司业绩也持续向好。上交所数据显示,主板公司2019年至2021年3年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分别为9.49%和8.23%,科创板公司分别为24.82%和62.35%。2022年前三季度,沪市主板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增长8%和5%,科创板公司分别增长33%和25%。 随着多层次市场体系不断完善,资本市场成为实体企业获得直接融资的沃土。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截至12月23日,今年以来,沪深京三市股权融资规模13356.97亿元,其中,IPO募资规模为5779亿元,350家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募集资金6943亿元。 质量显著提升 在上市公司队伍不断壮大的同时,监管层也多措并举提高上市公司质量。2020年10月,《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发布。两年多来,A股上市公司质量显著提升,上市公司行业结构不断优化,凸显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辉煌成就。 “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项工作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李明表示。为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今年11月,证监会发布《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沪深交易所也制定了上市公司提质三年行动落实方案(以下简称“提质三年行动方案”),推动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其中,在上市公司层面,突出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把好进口、出口两个环节,统筹用好再融资、并购重组、吸收合并、分拆上市等工具,加大对科技创新型企业和高端制造业的支持力度。在自律监管层面,突出坚守监管主责主业。强调发挥信息披露监管在防范财务造假、资金占用等突出问题中的作用,持续巩固股票质押、债券等重点领域风险化解成效。开展投机炒作整治专项行动,多措并举遏制“炒差”“炒概念”等痼疾。 “放眼未来,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需要进入精细推进、精准发力的新阶段。”田轩表示,“提质三年行动方案”的推出,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摆在突出位置,多方面政策形成“组合拳”共同发力,将进一步引导上市公司优化公司结构、提升自身治理水平,提升公司发展业绩,促进上市公司长期健康高质量发展。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