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12-27
2022-12-27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甘肃临夏市:振兴乡村“花为媒”

作者: ■王博何问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682

    智能温室里,各色玫瑰竞相开放,娇艳欲滴。拦丽丽精心打理着玫瑰枝叶,小心地埋压侧枝。“在花丛里工作,心情都不一样。”这是今年29岁的拦丽丽在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工作的第七个月。鲜花港项目坐落在她的家乡,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临夏市枹罕镇。
    世居于此的百姓人人爱花,户户养花。“家里人种,我也喜欢,现在的我是把爱好和工作结合在一起了!”拦丽丽说。更让拦丽丽喜悦的是,她终于可以不再出远门,不仅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每天回家还能和家人分享种花栽苗的趣事。
    走进鲜花港,玫瑰的芬芳扑面而来。这里汇集着几十个玫瑰品种,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临夏百益亿农国际鲜花港有限公司总经理火刚介绍,项目建成后,年产鲜切花将达到6000万枝,每天的用工量都在300至400人。“我们不仅能够弥补鲜切花国内市场的部分供给缺口,还能提供稳定的岗位,带动周边农户就业。”火刚说。
    “花经济”在当地由来已久。种花、赏花、卖花、“吃花”……借助当地人养花爱花的传统,临夏市以花为“媒”,延伸拉长各类花卉产业链条,贯通“花产业”各环节,助推乡村振兴。
    如今,在临夏,不仅鲜切玫瑰备受市场欢迎,种植历史久远、深受当地人喜爱的牡丹也跻身“花产业”大军。独具特色的紫斑牡丹在临夏已有800多年的栽培历史。每年4月到5月的牡丹盛放季,总能带来一波“赏花热”。各地游客纷至沓来,乡村游、农家乐也持续升温。
    当地已设立牡丹研究机构,计划借助科研力量推出高品质鲜切牡丹花、牡丹花茶、牡丹精油等,推动“赏花团”变“买客团”,帮助种植农民增收致富。(据新华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