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12-27
2022-12-27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凝聚小家 发展大家 报效国家

老一代“景漂”的瓷都情怀

作者: ■本报记者胡静波通讯员汤胜星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448

    青山如黛,绿水潺潺。古朴的老屋飞檐翘角,敦厚的村民勤劳朴实……这是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石鼓村极为平常的一副乡村景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然而具有得天独厚景致的这里却曾是贫困村,没有资源,没有产业,紧靠几亩薄田度日,微薄的收入使这里的村民长期处于贫困状态。
    自党中央打响脱贫攻坚战以来,作为扶贫挂点企业负责人,景德镇市工商联副主席、景德镇市华达实业集团董事长林浩飞多次来到这里,与村民聊家常、谈生计,帮他们一起想办法、谋出路。发展种茶叶、种茶籽、养殖业、办村级小企业,石鼓村于2018年12月实现整体脱贫摘帽,贫困户人均年收入从2016年的2200元增长到2019年的8200元,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在景德镇30多年,林浩飞一直认为自己是一名老“景漂”。他是福建人,后来到了景德镇后决定在这里扎根。“景德镇是一座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城市,一个产业养活了一座城市,一个手工业支撑一座城市的千年繁华历久不衰,很不简单”。林浩飞告诉记者,他刚来的时候这里有十大国有瓷厂,还有很多陶瓷企业,就业率很高。所以他当时就选择在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的十八桥开办了一家副食品批发部,慢慢把事业做大做强。
    “我已经深深地融入了这座城市,也具有深厚的瓷都情怀。‘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始终作为企业的发展目标。”林浩飞说,家和才能万事兴,异地创业本身就不容易,需要一个和睦的家庭作为后盾,大家互相扶持、不离不弃。即便是到了现在,他们兄弟姐妹依然没有分家,现在一家有30多口人,大家始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这就是“凝聚小家”;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团队,华达集团目前有员工4000多人,其中不乏各种各样的人才,企业通过各类晋升激励机制让企业需要的人才能够各施其才、才尽其用,为企业员工搭建起没有天花板的舞台,让他们尽情发挥,与华达共成长、共发展,让他们生活得更有尊严,更有期待,这就是“发展大家”;取之社会、回报社会、创造机会、共同成长是华达肩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因此,要把爱心和财富洒向社会、洒向公益,对国家、对瓷都人民做点有意义的公益事业,这是切实践行“企业公民”的义务,也是企业的价值取向和应尽的社会责任,这就是“报效国家”。
    在石鼓村,曾有手捧着大学录取通知书,却因为家境贫寒而无所适从高考生;也有父亲过世,母亲靠干些零活贴补家用,拿不出几千块钱去上大学的学子……林浩飞在了解到这些情况后,立即给他们凑足了学费,并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以后上大学的学费、生活费全部由自己负责。目前,这些孩子已经大学毕业,并都从事比较不错的工作,给贫困的家里带来了希望和光明。
    “没有党和国家的富民政策,以及改革开放这个历史机遇,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我非常感恩和感激这个时代。”林浩飞说,他自己和企业一直践行“学党史、知党情、感党恩、跟党走”的信念,一直履行党的统战工作方针政策,积极配合统战工作总体布局,认真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
    “下一步,继续加强自我学习,不断进步,带领企业,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为加快国家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建设,促进景德镇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踔厉奋发,砥砺前行,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林浩飞说。
    “我是改革开放后的第一批景漂,也是‘创一代’。我不仅自己把景德镇当成了第二故乡,我的家人、子女也将一直在景德镇发展下去,他们也是地地道道的‘镇巴佬’。”林浩飞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