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12-23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数据二十条”落地数据要素产业链或迎快速发展 |
|
|
|
|
|
|
1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简称《意见》)对外公布。《意见》指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为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充分发挥我国海量数据规模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增强经济发展新动能,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提出相关意见。《意见》提出20条举措,从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数据治理四个方面初步搭建我国数据基础制度体系,因此也被业内称为“数据二十条”。 数据正成为驱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生产要素。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称“CIC工信安全”)等机构联合发布的《中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报告》,2021年数据要素对我国GDP增长的贡献率和贡献度分别为14.7%和0.83个百分点,呈现持续上升状态。市场空间方面,2021年我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达到815亿元,2022年市场规模接近千亿元,并且在“十四五”期间有望保持25%的复合增速。 “数据要素的市场化进入到了具体落地阶段。”财通证券分析师杨烨表示,“数据二十条”是国家出台首个把数据要素上升到社会生产要素顶层制度文件,具有深远的历史开创意义。数据要素有望成为数字经济时代下的“新土地”,将在未来现代化产业体系转型的过程中扮演最底层的驱动角色。 同时,在政策引导下,各地陆续成立数据交易机构。根据CIC工信安全统计数据,截至2022年8月,全国已成立44家数据交易机构。不难发现,部分数据交易中心有上市公司参股,且绝大多数上市公司股东本身具备一定IT基础设施集成、数据管理平台建设等能力,可在数据交易所建设过程中提供技术支持。(李静)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