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12-07
2022-12-07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从一个甜筒到一部手机

“万物智造”前景如何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14
    每分钟下线600多个甜筒冰淇淋,这可能是目前全球最快的甜筒生产速度。创造这个速度的是位于江苏省太仓市的联合利华食品生产基地。作为引领全球智能化、数字化浪潮的“灯塔工厂”,这里的冰淇淋制造更“聪明”也更低碳。
    “含智量”越来越高的不仅是甜筒,在南京举办的2022世界智能制造大会上,从一个甜筒、一杯咖啡到一部手机,“万物皆可智能制造”。智能制造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制造业转型的主要方向,也给产业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智能化可潜也可显。西门子公司的全球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令人眼前一亮。这座位于南京市溧水区的工厂,实地建设之前就已进行数字孪生,在虚拟世界打通从研发到生产运营各环节的数据流,建成后产能将比传统工厂提高近2倍、产品上市时间缩短近20%。
    南京大学研发的智能物资盘点机器人。这个能迅速识别出摆错位置的图书的机器人,靠射频识别感知等技术可以每小时识别2万多本书。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说,从生活到生产的一系列智能化技术应用,将提升劳动生产率、效能回报率,改善生态和生活环境,增强行业竞争力。
    此外,“灯塔工厂”代表着全球制造业智能化、数字化最高水平的“灯塔工厂”,中国的数量占了近四成。
    作为制造业大省,江苏今年启动了3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目前已有1万家完成了改造。通过专项资金支持等政策,江苏将力争用三年时间实现全省5万多家企业的智能化改造全覆盖。
    “哑设备”正变得“会对话”。在华为的无人智能工厂,通过“设备网联化”让设备数据互通,华为可以在27秒内生产出一部手机。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副总裁胡克文说,让机器与机器、机器与人之间可以沟通才会让制造业有更好的未来。
    “智能制造是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主要技术路径,是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技术路线,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主攻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济说,智能制造是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项。
    本次智能制造大会还发布了“制约中国智能制造发展十大问题”,这些问题包括:突破5G全连接工厂的基础设施制约、全面驱动智能制造的多源异构数据问题、工业机器人的大规模应用瓶颈等。
    中国科协智能制造学会联合体智能制造研究所副所长陈明认为,技术层面有瓶颈,人才队伍太短缺,企业基础薄弱且差异很大,导致很多企业对智能升级心存疑虑。建立帮扶政策、打造公共平台、强化转型引导,才能让智能制造更快普及。
    会上,集“政府-科研院所-行业协会-用户企业-解决方案供应商”为一体的智能制造综合性资源集聚与服务平台正式亮相,平台汇聚了近2000个国家级项目数据、1.3万余项政策数据、近百位智能制造领域专家信息和近千条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与会专家认为,这一公共平台的建设与发展将积极助推中国乃至全球智能制造的发展。
    “智能制造是个系统工程。”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委员徐洪海认为,智能制造让企业、产品、人才、资本、应用场景等更加智能化,同时带来更多变革性的生产方式改变,需要各行各业不断去适应和调整,才能更好地拥抱智能制造带来的新变化、新机遇。(杨绍功沈汝发陈思)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