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12-02
2022-12-02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积极服务实体经济

期货市场稳健发展

作者: ■杨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93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国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成为助力实体经济发展、有效管理价格风险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期货市场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市场规模体量和影响力快速上升。近10年新上市期货和期权品种数量是之前20多年上市品种数量的2倍多,商品期货成交量连续多年全球领先,市场长期保持着平稳有序运行。
    从“0”到“100”
    1990年10月12日,我国首家引入期货交易机制的国家级粮食批发市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开业,在探索我国现代粮食批发市场发展道路的同时,揭开了我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序幕。1993年3月,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启用“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名称;同年5月,郑商所顺利推出期货交易,上市了小麦、玉米等5个品种,成功推出真正意义上的标准化、电子化期货合约交易,实现了由现货市场起步向期货市场发展的目标。
    在实现从“0”到“1”的突破后,我国期货市场又实现了从“1”到“100”的壮大发展。历经30余年的发展,目前,我国期货市场已经颇具规模。今年7月,国内期货市场客户权益突破1.5万亿元,上半年商品期货成交量29.78亿手,占全球商品类成交量的69.07%,我国已连续多年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商品期货市场。8月26日,随着菜籽油和花生期权上市,我国期货和期权上市品种数量“破百”,这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刻。目前,我国期货期权品种涵盖农业、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国民经济重要领域,部分品种已成为产业定价和风险管理的重要工具。
    呈现鲜明中国特色
    10年来,我国期货市场与实体经济共成长。在不平凡的发展历程中,我国期货市场呈现出鲜明的中国特色。
    推出了中国特色期货品种。依托我国完整的工业体系,发掘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链的中间产品,上市了以燃料油、塑料等品种为代表的中间产品期货25个,其中19个是我国独有上市品种,受到了境内外市场主体的广泛关注,特别是甲醇、热轧卷板等品种的成功上市和运行,推动了境外交易所研发上市同类产品。
    构建了中国特色监管制度。监管部门结合中国期货市场发展实际,创设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实施“一户一码”、保证金安全存管监控等制度,确立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期货交易所、中国期货市场监控中心和中国期货业协会“五位一体”的期货监管体系,并通过《期货和衍生品法》把特色监管制度以国家法律形式确定下来。
    创新了中国特色业务模式。近年来,期货行业积极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创立并稳步扩大“保险+期货”模式,形成了农产品市场风险向期货市场转移、最终由期货经营主体承担而农业经营主体受益的闭环。期货经营机构设立的风险管理子公司,可以创新开展仓单交易、基差报价、合作套保、场外衍生品等风险管理业务,在服务中小企业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法治体系不断完善
    今年8月1日,期货行业盼望已久的《期货和衍生品法》开始施行,标志着我国期货市场有了基本法,期货市场的法治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
    在我国期货市场发展初期,法规制度建设几近空白。伴随1999年《期货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的出台和多次修订,证监会配套出台了规范期货交易所、期货公司以及期货行业从业人员管理的一系列规章、规范性文件。
    《期货和衍生品法》总结期货市场30多年的发展经验,将实践中运行良好、成熟可行的期货交易、结算与交割、金融市场基础设施运行监管等制度和做法在法律层面予以肯定,将保证金监控、账户实名制等具有中国特色的监管制度确定下来,以稳定市场预期,适应现阶段市场发展特征。
    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期货和衍生品法》实施后,随着配套规章、规范性文件的修改完善,我国期货市场法治体系的“四梁八柱”基本形成,将引领期货市场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更好地发挥服务实体经济功能。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