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12-02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让更多中国工匠脱颖而出 |
|
作者:
■刘天放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60 |
|
|
|
|
|
|
从木工、抹灰到美容、时装,从数控车到云计算……9月中旬至11月下旬,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正在15个国家分散举办,中国队最终在金牌榜和团体总分都位居世界第一。 世界技能大赛被誉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每两年举办一次,其竞技水平代表了当今职业技能发展的世界先进水平。我国自2010年加入世界技能组织以来,已参加5届比赛,今年是第6次参赛。首次参赛即获得奖牌,第43届实现金牌零的突破,第44、45届连续获得金牌榜、奖牌榜、团体总分第一。 我国选手在世界技能大赛上连创佳绩,意味着我国技能人才的实力不断提升,从侧面展示出我国近年来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成就,也是我国技术工人队伍素质不断提升的一个缩影,并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国技能人才队伍后继有人,可以为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这令人倍感欣慰。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纵观那些在世界技能大赛上摘金夺银的我国选手,他们不少都是企业一线的行业标杆或“领头羊”,这些“大国工匠”值得称道。 但还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技能人才还存在“初级工多、高级工少,传统技工多、现代型技工少,单一型技工多、复合型技工少,短训速成的技工多、系统培养的技工少”的“四多四少”问题,“招工难”和“招生难”问题突出。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很好解决,势必影响我国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制造业的发展。因此,还要加大宣传力度,转变观念,给技术工人更好的待遇。 未来,我国将向“尊重技能尊重劳动的社会氛围更加浓厚”的目标不断努力,让更多劳动者愿意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由此,技能大赛傲视群雄,中国工匠耀眼世界。让更多技工人才脱颖而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劳动大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全面跨越,一定会尽早实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