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11-29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湖北孝昌: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
|
作者:
■本报记者吴浩通讯员汤志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68 |
|
|
|
|
|
|
自“万企兴万村”行动以来,湖北省孝感市孝昌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充分发挥独特优势,组织动员广大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和社会各界力量,以“万企兴万村”行动为抓手,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新模式,大力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党委搭台,把准“定盘星”。孝昌县全面准确把握市场主体的发展优势和乡村振兴的所需所盼,高效统筹、科学布阵,确保村企共建取得实效。 高位推进“不走样”。孝昌县委、县政府成立以县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为组长,县工商联、乡村振兴局、农业农村局和各乡、镇、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专班,每月召开工作例会,分析困难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安排部署下步工作。 凝聚共识“不走偏”。充分发挥统战部和工商联桥梁纽带作用,采用印发倡议书、召开座谈会、组织联谊活动等方式开展广泛宣传,动员组织广大民营企业、商会组织和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目前,全县71家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帮扶村资源和产业现状,与66个村开展特色种养产业对接,实现乡镇村企结对全覆盖。 明确重点“不走虚”。全面了解基础薄弱村的基本情况,多次召开专题会,研究推进村企结对帮扶工作的办法和措施,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联合印发行动实施方案、制定年度计划、明确目标任务、细化工作举措,为全面开展好各项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主角登台,共唱“振兴曲”。帮扶企业采取“联合社+基地+种植大户”“茶叶联盟+企业+基地+农户”等多种模式与结对村形成利益共同体,推动村级产业集约、规模、增效融合发展。 截至目前,帮扶企业通过产业投入、提供就业、人才培训等多种方式投入资金3000余万元,帮扶人数1.1万余人。其中,湖北七仙红林果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以全国名优果品区域公用品牌“七仙红”为依托,带动社员发展桃产业8.5万亩,打造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孝昌血桃”,联合社理事长程琪获评2022年“湖北省乡村振兴青年先锋”。 孝昌县异地商会组织积极回乡开展公益捐赠活动,通过“全国助残日”主题系列活动、“六一圆梦”关爱留守儿童公益活动、“鲲鹏展翅”爱心助学活动、“九九重阳、敬老孝亲”慰问活动等方式,共捐款捐物64.5万元,为生活困难群体送去生活物资。武汉孝昌商会与孝昌县慈善会开展爱心助学活动,按照每人5000元的标准,帮助101名家庭困难大学生顺利入学。 孝昌各乡、镇、区还广泛动员“四有人士”、乡贤和在外创业成功人士筹资近3000余万元,大力支持家乡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帮助开办3家幸福食堂、兴建1个老年活动中心、修建8公里村湾道路;其中,邹岗镇周兴村黄国华为村民集中建设并交付单层单体小别墅23栋,屋外配套污雨水管网、道路黑化、景观花坛、路灯等基础设施,屋内实现水电网“三通”,村民居住环境大大改善,生活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配角补台,当好“店小二”。不断强化“店小二”意识、提升“店小二”服务,重点在稳企业、助振兴上下真功夫。 用真情联企业。结合“万企兴万村”行动,制定孝昌县委统战部、县工商联“百名干部联百企”活动方案,每名干部至少联系一家企业,每月至少联系走访一次,真正让干部腾出时间精力联系企业、帮助企业,让企业在有需要之时找得到人、进得了门,用实际行动为企业解决燃眉之急。 用硬招解难题。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完善县工商联非公有制企业投诉服务中心,开展“解剖麻雀式”的实地调研,适时召开座谈会和工作协调会,多角度、多层次了解企业困难、协调职能部门、宣讲惠企政策、解决实际问题。目前,共落实各类补贴资金390万元,解决企业融资、扩大产品销路、落实惠企政策等诉求40余件,为企业助力振兴解决后顾之忧。 用巧劲搏后劲。针对村企对接资金投入大、周期长、融资难等突出问题,孝昌县委统战部和县工商联联合孝昌农商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微贷助力乡村振兴”“送码授信暖人心”等活动,将普惠金融辐射到乡村振兴重点领域,累计发放涉农贷款17.05亿元,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活水。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