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11-28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
|
作者:
■丁建庭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752 |
|
|
|
|
|
|
在深圳蛇口港码头,集装箱里的货物正在悄然改变。例如,以前塞满贴牌电视机的集装箱,如今装载的是TCL等企业生产的高端电子元器件。 作为高科技制造业企业,TCL在全球拥有43个研发中心,研发人员超过1.86万名。截至今年9月底,TCL累计申请专利97703件,其中PCT专利17021件。TCL在量子点电致发光显示领域公开专利数量为1987件,居全球第二。TCL等企业之所以能扩大全球市场,靠的就是在创新方面持续投入,不断向产业链上游攀升,实现了国产面板在半导体显示领域的追赶超越。 这是TCL的变化,展现了创新结出的硕果。在广东,像TCL这样的创新企业还有很多,他们是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坚定实施者,也是创新成果的最大受益者。正是因为有大批勇于创新且创新有成的企业、科研机构,才支撑起广东的区域创新能力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一,发明专利有效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等指标均稳居全国首位。今年前9个月,广东全省发明专利授权量8.8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1.7万件,商标注册量89.6万件,均保持全国第一。广东获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奖总数261项、金奖数8项,获奖总数居全国首位。 再来看全国,新时代十年,我国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5.3万件、年均增长13.8%,累计注册商标3556.3万件,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占国内总量的比重超过三成。截至2022年9月,我国发明专利有效量为408.1万件。我国在全球创新指数报告中的排名由2012年的第三十四位,上升到2022年的第十一位,连续10年稳步提升;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1万亿元增加到2.8万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非凡十年,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综合实力显著提升,有效发明专利实现量质齐升,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巩固,知识产权激励全社会创新创造更加有力。 跃升的数据、快速的发展,让我们看到了创新的力量,也更加坚定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要清醒看到,与全球最高最优水平相比,我国科技创新能力还不强,推进高质量发展还有许多卡点瓶颈。具体到广东,同样面临着原始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尚未根本改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竞争力还需增强等短板弱项。正是基于这样的现实,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广东是经济大省、科技大省,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先行地和实验区,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方面被中央寄予厚望,这也是广东责无旁贷的使命担当。迈步新征程,各级各类创新企业、科研机构需进一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使命感,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聚力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构建“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动广东科技和产业创新优势在新的高度立起来强起来。 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打破封锁、突出重围,惟有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在深入推进科技创新强省建设中,一方面要积极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广东路径”,瞄准战略需求强力攻关,实施新一轮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深入推进“广东强芯”工程、核心软件攻关工程、显示制造装备璀璨行动计划,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掌握更多“杀手锏”技术,储备若干前沿技术;另一方面要做强关键链条提升创新整体效能,打造原始创新重要策源地、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先行地、科技成果转化最佳地、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地,催生更多原创成果,打通从科技强到企业强、产业强、经济强的通道。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每一家企业、每一所科研机构、每一位科技工作者都要有勇攀科技高峰的志气和骨气,发愤图强、顽强攻关,千方百计甩掉“卡脖子”的手,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成就科技创新的新伟业。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