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11-23 第06版:六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青岛大力打造预制菜产业高地 |
|
作者:
■本报记者路敦海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01 |
|
|
|
|
|
|
记者日前从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上获悉,为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市关于推进乡村产业振兴、预制菜产业发展有关工作部署,推进青岛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国际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青岛市印发《青岛市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明确了青岛市预制菜发展总体目标、主要任务、支持政策和保障措施。 据介绍,预制菜产业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菜篮子”工程提质增效、推动食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产业。《行动方案》在对青岛市预制菜企业和项目深入调研基础上,结合青岛市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农产品加工出口优势,提出把青岛市建成全省乃至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预制菜产业高地的总体目标定位。打造15家自主创新能力强、加工水平高、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大型预制菜龙头企业,全市规模以上预制菜产业市场主体达到100家,全产业链规模突破1000亿元。到2024年,基本建立科技含量高、生产加工能力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突出、上中下游紧密衔接的预制菜产业体系。 近年来,预制菜成为农业和食品消费领域的新热点,传统餐饮业、食品加工业、各类工商资本纷纷挺进预制菜新赛道,未来产业规模和市场空间巨大,发展预制菜产业对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意义。青岛市具备发展预制菜产业的优势,青岛市既是农业大市,年产粮食超过300万吨、蔬菜超过600万吨、肉蛋奶超过100万吨,食品工业基础扎实,规上食品工业企业400多家,同时,具有食品加工出口的传统优势,但也面临产业链不完善、品牌知名度不高、市场开拓有待增强等问题,需要健全完善预制菜全产业链,推动预制菜生产规范化、产品标准化、技术现代化,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便利化、营养化消费需求,推进传统优势产业升级,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行动方案》从培育全产业链、构建标准体系、拓展消费市场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任务,细化工作措施。提出了三项政策支持。 首先,加强市级政策支持。支持区市统筹现有涉农激励政策,利用现有工业支持政策,发展预制菜产业。支持品牌创建,鼓励预制菜企业创建青岛知名农产品品牌,争创山东省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支持预制菜产业头部企业组建基金,市级引导基金参股一定比例,符合让利条件的,可让渡全部超额收益,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预制莱产业。落实工商资本投资农业农村财政奖补政策。 其次落实上级优惠政策。从税收优惠、用地保障、电商奖补、纳入重点项目管理等方面,推动落实上级政策。从事相关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等业务的纳税人,符合条件的,依法享受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预制菜加工、流通等项目用地按照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执行。对在电商平台新设店铺并达到一定条件的给予奖补。支持新上的总投资超3亿元、投资强度超300万元/亩的预制菜项目纳入省市重点项目,强化土地等要素资源保障。 第三,创新金融支持。方案明确提出建立预制菜产业项目库,将入库项目定期推送给金融机构。加大对入库项目的银企对接力度,持续优化金融服务机制。为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产业创业者和创业企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降低创业者和初创企业融资成本。支持符合条件的预制菜企业上市挂牌、发行债券,拓宽直接融资渠道。积极开发金融专项产品和专项保险产品,提升预制菜企业风险应对能力。 据介绍,青岛建立了由市政府分管领导牵头、市直有关部门相互配合的预制菜产业发展推进机制,成立预制菜产业发展专班,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各项措施落地生效。下一步,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还将多渠道、多媒介开展青岛特色预制菜品牌传播和形象推广,倡导健康、环保、节约的饮食方式。同时,对3年行动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评价,开展中期和年度总结评估,确保重点任务和政策落地落实。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