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11-18
2022-11-18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聚焦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

加强氢能产业创新能力

作者: ■潘洁刘宏宇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977

    2022年中国氢能产业大会近日在广东省佛山市举行。本次大会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能源局指导,与会嘉宾围绕“零碳中国氢能未来”这一主题,共同探讨氢能产业的现状与未来。
    今年3月,《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发布。规划明确了氢能和氢能产业的战略定位: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速演进,在世界各国普遍凝聚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共识下,氢能逐渐成为全球新的战略竞争焦点、各国培育新兴产业的重要方向、推动能源生产消费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抓手。”国家发展改革委创新和高技术发展司司长沈竹林在会上说。
    沈竹林说,从国内看,受政策牵引和市场驱动影响,氢能产业进入发展快车道,新供给、新技术、新应用、新机制不断涌现,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数据显示,我国年制氢产量约3300万吨,其中,达到工业氢气质量标准的约1200万吨。氢能全产业链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300家,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等区域。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张晓强认为,发展氢能对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意义重大。“商用车是汽车产业碳减排的重点难点。以重卡车为例,虽然重卡占整个汽车保有量的7.9%,但它排放的二氧化碳占47%,氢燃料重卡的应用有助于加速商用车的低碳转型。”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部长景春梅认为,氢能还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调节能力,促进大基地新能源电力集中外送。氢能还可以作为清洁化工原料和还原剂,促进煤化工、石油化工及相关应用产业的深度脱碳。
    “目前,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发展初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尚不健全等诸多挑战。”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向海平说。
    本次大会上,17个氢能产业重点项目进行了启动、投产、签约仪式,覆盖氢能交通、发电、储能以及智慧能源系统、氢水种养殖等多个领域。
    张晓强认为,氢能产业投入大、成本高,各地要加强协同发展,集中突破氢能产业技术瓶颈,把产业基础打牢;同时,因地制宜拓展氢能应用场景,稳慎推动氢能在交通、储能、发电、工业等领域的多元应用。
    (据新华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