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11-17
2022-11-17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李东明:让龙江中药好品走进千万家

作者: ■本报记者刘洁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2471

    李东明一直强调,他是在干一件“融合”的事业。
    干了将近三十年中医药行业,本来已经“功成名就”,快60岁了,他却要重新创业。
    这一次,他不是想做一家企业,而是想干一个事业:利用黑龙江的好山好水生出的好物品,跟博大精深的中医结合起来,利用中医药产业的结合,走进社区,走进家庭,让更多的中国人能更健康地生活。
    “姑且就是大健康产业融合模式的一个探索者和先行者吧。”他给自己下了这样的定义。正因为如此,作为黑龙江省河北商会副会长,每次商会活动,只要有机会,他都积极向身边人强调自己的初衷。
    做龙江中医药产业推动者
    2019年,《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发展规划》出台,作为黑龙江省中医药领域的专家,李东明多次参加相关部门的会议,“黑龙江中医药产业的春天来了。”2020年,在中医药领域里深耕20多年的李东明决定,二次创业,创办一家融科研、产业于一体的机构,利用黑龙江优秀的中药材资源和丰富的林下产品优势,加快推动龙江中草药的产业化进程。
    “龙江道地中药材,以其独特的生长环境、丰富的野生资源、一流的药性品质,正逐步被业界认可和消费者青睐,成为龙江高质量发展的一张亮丽名片,必将带动龙江中药材产业的新崛起。”
    在李东明看来,近年来,伴随人民群众对健康生活需要的日益提高,具有“治未病”主导作用的中医药也日益受到现代人的青睐。据有关部门预计,未来一个时期,社会对中药材的需求将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作为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物质基础,这一消费需求的旺盛直接带动中药材产业的迅猛发展。
    于是,他四处向决策部门游说,终于,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一家围绕中医产业和中药产业进行跨行业、跨领域、跨学科融合研发的综合性新型研发机构——黑龙江自然界生物中医药产业科研院诞生了。
    推动龙江中医药产业融合
    近年来,黑龙江省把中医药产业发展列为重点发展规划。黑龙江省位于祖国最北端,地处寒温带,地别类型多样,气候冷凉,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病虫害发生少,绿色有机药材生产条件得天独厚。2020年,黑龙江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产量、产值和效益等四项指标分别达到260万亩,产量52万吨,产值104亿元,效益35亿元,均增速全国第一。
    据了解,黑龙江省野生中药材有1120种,载入药典的药用植物有130种,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并占有较大份额。刺五加占80%以上,板蓝根占50%以上,关防风占40%以上,水飞蓟、平贝、人参产量也居全国前列。
    然而,由于产业链短,黑龙江的中医药产业现阶段更多地集中在一、二产业领域,三产环节的产业应用太少,一、二产业的产业形态也相对单一,李东明这个搞了20多年中医药的行家有了新的想法:在现有基础上,形成一个跨学科、跨专业、跨领域的产学研一体化的机制,让黑龙江的道地药材真正服务于百姓。
    经过李东明的奔走呼吁,黑龙江自然界生物中医药产业科研院得到黑龙江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这个新型研发机构,现有各学科专家133人,其中:菌类院士1人、生物类院士1人、中医院士1人、国家二级教授12人、博士生导师31人、博士41人。
    庞大的科技实力,只为了能把自然界里的药材能尽快带进百姓家庭。
    “中医的精髓是治未病理论,如何更好利用丰富的道地中药开发出寻常可见的健康产品,从而实现日常治未病的目标,是我们的任务。”李东明说,当下,他们重点开展中药材应用——利用植物类中药、动物类中药、菌类中药多用途特点,开展中药材第一产业培育、第二产业深度加工、第三产业旅游景区和城市园林环境打造。亲自担任“药、食、赏”同源药用生物应用课题组组长的李东明表示,他们开发的食药用菌类——灵芝、猴头、香菇功能性食品研究课题组项目已经结束,一大批科研成果已经开始进行相关转化环节。
    据李东明介绍,黑龙江自然界生物中医药产业科研院通过筛选黑龙江省的野生食用菌,选育具有独特地理标志性品种,项目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保证了产品品质。从而可以实现菌类多糖提取研发,为第二产业功能性食品生产准备充足的原料资源。
    “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在牡丹江地区尝试的食药同源菌类基地的项目,不仅转化了国内先进的食用菌技术,更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收益,成为我们大健康产业参与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
提升龙江中医药产业社会化
    “科研要走出实验室,走进社区、走进家庭。”作为民营企业家,李东明看重科技成果产业化,更看重科研成果的社会化。“我们科研团队积累了大量可以应用到社区、家庭的成果,这个时候,我们不能仅仅只想到赚钱。”在李东明看来,社会责任,是民营企业家必须遵循的基本底线。
    2020年,李东明带着他的团队开始“健康进社区”等系列“健康知识普及”工作。利用黑龙江自然界生物中医药产业科研院与黑龙江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院合作机制,他们的团队走进哈尔滨市南岗区的居民小区,通过专家+专业人员的模式,向居民提供中医中药服务,利用中医药技术,解决适合居民居家使用的康复、保健问题,更广泛开展治未病知识和服务。随着疫情发生,这支队伍又变身防疫公益服务队,通过自身的医疗、医护技能,为社区提供志愿服务。虽然跟当初设计的初衷有些不一样,但李东明仍然觉得很值。“中医药产业的最终目标,就是让群众减少疾病威胁,远离疾病困扰,所以,这样的付出,值得。”
    在李东明看来,大健康产业,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产业概念,投入产出,不能用传统意义上的产业理念来衡量。“传统资本投入,要回报率,算的更多是经济账,但是大健康产业的回报率,更多的要看社会效益这个账。”李东明说,当下我国正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将大健康产业效率更快提升,为国民提供更好更优质的健康服务,是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全社会都要重点关注的领域。
    正因为如此,每天忙碌的李东明总是带着一些独有的自信:不久前,一次业内集会上,他汇报的黑龙江省中医药产业融合发展的产业现状,受到不少专家的肯定。
(图)李东明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