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11-08
2022-11-08 第03版:三版 【字体】大 |默认 |

让“个人碳账户”助力包装“绿”起来

作者: ■刘天放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60

    “双十一”快到了,快递业务即将迎来旺季。日前,全国多地、多个平台推出了“个人碳账户”。打开账户,碳排放场景应用、积分兑换、减排排行等多种方式,让公众增加参与度和互动体验感。
    实际上,从去年“双十一”开始,菜鸟等就曾推出“个人减碳账单”这一新功能,消费者在淘宝APP、菜鸟APP搜索“快递包装回收”,进入“双十一”绿色互动页后,可查看一年以来的个人减碳量,生成自己的“个人减碳账单”;还可以通过“驿站取件”“驿站回箱”“到站寄件”这三种方式增加减碳量,每完成1次“驿站回箱”平均可减少37g碳排放。
    而今年“双十一”前,很多地方推出了“个人碳账户”。据悉,包括北京、上海、广东、浙江、四川、河北等地都推出了包括个人碳账户在内的碳普惠举措,帮助人们算好自己这笔“碳账”,同时得到积分鼓励。这是让低碳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之举。在“双十一”这个快递高度集中的时段,推出“个人碳账户”,意义非同寻常。
    而且,“个人碳账户”贴近用户,用起来方便,也很容易操作,无论线上还是线下,都可以行动起来,让快递包装更绿,这无疑是建设包装绿色友好型社会的有益之举。据统计,近十年来,我国快递业务量从57亿件增长到2021年的1083亿件,已连续8年位居世界第一,但快递包装垃圾过多也是不争的事实。
    对此,让快递包装瘦身,降低个人碳排放,无疑是当务之急,解决“大材小用、过度包装”这类问题已是刻不容缓。而推出“个人碳账户”,必将激励更多人注重自己的碳足迹,无疑将提高快递包装的使用率、回收率和利用率。只要各方都参与其中,就将汇聚成节能减排的磅礴力量。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再次明确,到2025年,可循环快递包装应用规模达到1000万个。若按单个循环次数50次估算,总循环次数将达5亿次,但占快递业务件量的比例仍然不足1%。可见,要想让包装真正“绿”起来,仍需付出更多努力。而无论如何,推出“个人碳账户”,让减碳正式进入个体时代,此做法值得推广,是为生态文明建设加分之举。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