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11-02 第05版:五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云南“小巨人”跑出创新加速度 |
|
作者:
■本报记者马蕊通讯员吴雪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3025 |
|
|
|
|
|
|
日前,由云南省工商联携手云南省工信厅、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联合举办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培育研修班在昆明举行。来自云南省60余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聚首滇池边。为期7天的学习,让“小巨人”企业深感“百战归来再读书”的充实,和事关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刚需。 据悉,云南培育工作坚持“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截止到目前,构建了以1000户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座、307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骨干、67户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塔尖的中小企业“金字塔”体系。为精准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云南还出台了多项相关的扶持计划。多年来,云南“小巨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精耕持续创新,跑出了别样加速度。 助跑:精准扶持关键要素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云南相继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启动省级成长型中小企业培育计划等助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的举措。 去年,云南出台“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29条措施”(以下称“29条”),针对云南创新发展存在创新平台不足、研发投入不足、科技创新人才短缺、基层科技创新意识薄弱和创新资源不足等短板弱项开出良方。“29条”明确将加强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在政策上引导以企业为主体的云南实验室实行创新自主决策制、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加快形成支撑重点产业创新发展的创新供给链。对新获批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给予一定经费补助,优先支持申报国家和省科技计划项目。同时,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指出企业应单独建设或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的产业创新平台,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 今年5月,云南省有关部门领导赴云南中宣液态金属有限公司开展调研,了解产业化发展情况,积极帮助企业协调生产要素,提供精准服务,指导企业围绕科技创新,努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加快产品更新迭代,以适应市场需求,推动产业朝着高精尖方向发展。 近年来,围绕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云南积极推动了一套精准服务、搭建一套培育体系、健全一项帮扶制度、设立一个专项资金、建立一个工作机制、开展一系列上市促进、开展一系列监测分析的“七个一”亮点做法。 截至8月,云南股权交易中心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挖掘筛选一批符合上市条件的企业,其中的123户企业纳入《2022年上市培育企业资源库名单》。 为此,云南省工商联精心组织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上市培育研修班。云南省工商联副主席邓恒源介绍,研修班在课程设置上精选了北交所上市政策及操作要点解读、云南省上市培育相关政策解读、企业拟上市常见问题与规范、企业上市审核过程中的重点关注问题等多个实用专题;邀请云南省上市办、证监局、三大交易所和著名券商、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的知名专家授课。 在实操环节,安排了已经成功在北交所上市的企业来进行经验交流分享和参观学习,同时,还积极创建“小巨人”间的沟通交流平台,助力其开展创新合作,有效推动资金链、创新链、人才链、产业链高效衔接,以此助力云南专精特新“小巨人”稳中求进、行稳致远。企业学员纷纷表示,通过学习,进一步懂得上市后公司品牌效应增强,能强链补链,为企业带来前所未有的新发展。 发力:坚定持续创新 去年,云南省1307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户均营业收入达2.28亿元,户均研发经费达647万元。如何实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专精特新的灵魂是创新”,成为云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共识。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的云南博浩生物科技集团,专业从事天然植物资源开发与生产,主导产品有万寿菊叶黄素系列产品,主要销往欧美、日韩等。“公司始终放眼于全球植物提取物领域前沿,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植物提取物领域发展动态。建立了万寿菊种源基地、技术中心,拥有一批高素质的科研队伍,配置有高端生物技术实验及精密分析仪器,自主创新取得了多项核心技术和国家专利。”该公司董事长黄毓青表示,作为全球规模首屈一指的万寿菊种植和万寿菊叶黄素产品头部企业,有责任在永续创新中领跑。 云南多宝电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郑晓城表示,该集团将目光锁定在提质增效和创新发展中,并聚焦在细分市场上发力,制造出差异化拳头产品,比如在高温甚至燃烧等极端环境中依然正常运行的特种电缆等。数年来,强化差异化服务和细分领域市场的能力,以高科技赋能研发与创新,成为该集团的发展特色和模式。 据了解,绝大多数云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组织结构中进一步确立了技术中心的核心地位,以研发技术部为技术创新龙头,质量管理部、生产部、采购供应部全力协同配合,按分工开展技术研发创新工作,同时,绝大多数公司还加大技术人员队伍建设,不断引进高层次人才,为创新研发注入新鲜血液,使技术中心发挥企业知识产权第一核心竞争力的作用。 加速度:“空窗期”逆袭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尤其是外向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经受了经营收入、业务拓展等“空窗期”(企业收入锐减期),即使如此,也坚持拿出销售收入的3%-10%投入研发创新。受访企业纷纷表示,通过对困难叠加期的深度研判,企业通过加大持续创新还收获了新的发展机遇。 近年来,云南博浩生物科技集团经过对国内高速变化市场的深度反思,做出了“十四五”期间“一体两翼”的发展布局:在做强该公司万寿菊主业的基础上,增加对大健康食品、复配产品研发。 同时,该企业还前所未有地将市场发展眼光聚焦到了C端,并进一步修调了企业发展的市场定位,为人民群众健康生活助力。 在商业推广模式上,用更加开放的姿态积极拥抱新零售,将市场渠道锁定在杭州、深圳等新经济发展高地。通过与B端渠道深化沟通,将联合打造符合时代和市场需求的健康产品爆款,再用创新爆款产品方式进一步拓展品牌、提升企业影响力,并反向赋能企业、产业发展。 作为外向型企业,昆明克林轻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直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结合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的思考,基于企业厚积薄发的优势,该公司董事长刘长战迅速带领该公司,将企业新发展的着眼点聚焦克林生物式处理机。目前,克林生物式处理机已经实现家用,每天处理2kg厨余垃圾、大型食堂或蔬菜加工厂每天处理2T至300T生物式处理机等产品。 “经过这些年反思和沉淀,我们进一步明确了市场定位。”云南天士力帝泊洱生物茶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卢念东表示,从2020年起,就将消费人群锁定在18-35岁之间的都市白领。为此,从营销渠道、市场定位,logo、包装、市场推广资源等,积极采用小红书、抖音等新兴媒体,聚焦北上广深和天津等主要城市。 云南白药清逸堂实业有限公司坚持市场导向的研发工作,以开发符合市场需求、消费者认可和喜爱的产品为目的,树立适应严酷市场竞争主导下的研发工作机制,高度关注市场动态,做好消费需求分析,确保产品品质,努力提升用户的产品体验感,积极学习匠人精神,将工作沉淀到市场需求第一线,以追求极致的态度开展研发工作,争取更多消费者的认可。同时,积极创新管理经营模式,进一步探讨员工合伙人模式等。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坚定持续创新,成为云南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发展特质和主旋律,为企业参与产业链竞争夯实了根基,也为企业站得高、走得远埋下了伏笔。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