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11-01
2022-11-01 第06版:六版 【字体】大 |默认 |

借力物联网让乡村“变聪明”

陕西山利科技公司助农有高招

作者: ■本报记者刘可通讯员陈立颖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555

    “作为一家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全域安全产品技术服务解决方案提供商,我们正在探索如何利用物联网技术助力乡村振兴。”陕西省工商联副主席、陕西山利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利科技”)总经理张勇敢如是说。刚刚当选为陕西省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会第四届理事长的张勇敢秉承“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院校企相结合”的宗旨,希望借助科技创新的力量助推乡村振兴。
    产业帮扶先扶“智”
    张勇敢和乡村结缘于5年前:他带领企业用5年时间先后帮扶陕西当地10多个村镇。令其印象最深的是宝鸡市麟游县酒房镇闹林村。闹林村曾是国家级贫困村,有566户2299人,全村9188亩耕地,却极度缺乏青壮劳动力,很难发展产业。
    山利科技组成的扶贫工作小组多次进村调研,与村民深入交流,最终决定通过发展养殖产业进行帮扶。山利科技与28户贫困户118人结对帮扶,出资购买56只母羊,带动贫困户发展养殖业增收。考虑到帮扶对象劳动力不足,企业帮助当地村民建立养殖场,采用集中代养模式,由企业负责草料、代养费、损耗等,帮扶小组还联系商家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羔仔,所得收入归村民进行支配。养殖场还为帮扶对象提供工作岗位,优先采买村民的草料。
    张勇敢表示:“扶贫先扶志。首先要改变帮扶对象的思想观念,让他们摒弃‘安于现状、甘于贫困,宁愿苦熬、不愿苦干’的惰性思维,充分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扶业、扶能、扶智、扶技’多管齐下。”山利科技扶持地方特色产业、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带领当地村民走好以点带面、整体推动的致富路子。
    科技助农有“高招”
    从“万企帮万村”到“万企兴万村”,张勇敢立足企业自身优势,帮助地质灾害易发乡村建立全方位物联感知预警系统,利用边坡雷达、遥感监测等手段,融合5G、北斗、物联网、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做到提前预警,快速感知,高效救援,为乡村筑起一道安全网。
    据张勇敢介绍,物联网技术实际上可以在很多方面帮助乡村。如利用遥感技术对耕种面积进行快速测算,对冻、旱灾害快速感知,提前预警和防范,最终做到让乡村“变聪明”,让乡村“农田时时能感知,问题处处能防范,年年有个好收成”。
    助推乡村振兴绝不是单纯的捐赠物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张勇敢看来,要把全国乃至全球前沿的数字化科技带进乡村,借助数字化带来的便利,乡村生活可以更丰富、更高效、更美好。
    让乡村“活起来”
    在山利科技的帮扶下,闹林村近年来充分利用川道地域优势,以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主体,依托蔬菜产业园优势,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畜牧养殖业,建成高山有机蔬菜标准化示范园109亩,每年可生产大棚蔬菜和大陆蔬菜200吨以上,实现产值50万元左右,村民每人每年可实现劳务收入1.4万元以上。
    产业发展助力当地增产增收,也为当地群众提供就业务工渠道。闹林村村民李云珍表示:“我在蔬菜园区务工,今年工资也比较高,一天90元钱,而且就在家门口,一来可以照顾家人,二来有额外收入。”产业发展让村民过上好日子,但在张勇敢看来,这还远远不够。
“在产业帮扶上,应该摒弃‘拿来就用’的思想,要潜心走向创新之路,真正带动乡村发展,要让乡村从‘富起来’到‘活起来’,给乡村插上科技创新的翅膀,这才是真正的‘振兴’。”张勇敢表示,物联网行业是一个非常巨大的领域,从城市交通、智慧城市的建设,到工业互联网的运用,再到智慧农业、智慧环境的预警,都和物联网行业息息相关。作为陕西省物联网产业链的链主企业,山利科技未来将会持续加码科研能力,加强整合产业链上游资源。“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细微处足见人的品格。”张勇敢希望,通过企业的带头引领,将科技力量注入乡村振兴的各个场景,积极探索企业社会责任长效机制,更好助力乡村振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