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10-31 第08版:八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聚合商会力量 赋能乡村振兴 |
|
作者:
■韦根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650 |
|
|
|
|
|
|
2021年9月,重庆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启动大会吹响了民营企业投身乡村振兴的号角。重庆市上海商会闻令而动,聚合商会力量对接綦江东溪镇福林村、城口复兴街道阳坪村、城口东安镇仁河村,通过产业赋能、公益支持等措施,惠及3个自然村2129户5908人,形成“村企融合、共建共赢”的良好格局。 加强组织 广泛聚合商会力量 重庆市上海商会成立乡村振兴专委会,组建会长和党委书记作为第一责任人、龙头会员企业为主体、中小会员企业参与的沪商帮扶队,发出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的倡议书,得到全体会员积极响应。商会党委班子带头包村联户,主动入村下户,结对帮村助户,为会员企业做表率。 一年来,商会会员积极参与“万企兴万村”行动,走进3个自然村开展活动达到300余人次。 注重统筹 做好帮扶长期规划 通过走访调研、精心策划,重庆市上海商会做好“万企兴万村”行动“三个一”工作。 制定“一个方案”:深入福林村、阳坪村、仁河社区调研考察,走访200多家农户,结合商会实际和可整合的企业、技术、人才等资源,制定《上海商会“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方案》。 制作“一张清单”:根据村情、民情,绘制促进产业升级、消费拉动、就业带动、村容村貌、公益慈善等5个类别的乡村振兴发展“清单”。 建立“一个机制”:建立会员企业结对帮扶的机制,要求对接企业主动摸清帮扶村的情况;主动开展有针对性的帮扶;主动向主管部门汇报帮扶情况;主动为政府、企业、帮扶村搭建桥梁,助力扶持政策落地落实。 聚焦产业 精准帮扶注重实效 按照“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重庆市上海商会通过“造血式”帮扶,不断探索帮扶产业振兴路径。 商会先后6次组织120余家在渝沪商和多名农技专家到福林村、仁和社区,开展咨询服务和产业振兴专项对接,向当地53户困难群众赠送价值10多万元的黑猪仔,助力发展特色养殖。3次到阳坪村调研农田整治和大棚果蔬发展现状,帮助引进整治技术。通过农技培训和现场指导,提升高山萝卜、仔姜等特色农产品产量,如今,綦江辣椒亩产提升至3000余斤,城口高山洋芋亩产达2600斤。会员企业发挥所长,免费为农副产品设计定制包装、策划品牌营销、联系电商平台,为农产品扩销增值。积极开展消费帮扶。 一年来,通过商会渠道销售超过100万元。商会还发挥自身优势,帮助城口输出500余个劳动力到江浙沪就业,帮扶的种养殖企业和大户新增500余个就业岗位。 按照重庆市工商联、市乡村振兴局安排,重庆市上海商会特别关注全国乡村振兴重点县——城口县,会长单位远赴城口投资6000余万元,选址建设文旅融合项目,预计明年投入运营,可为当地提供150个就业岗位。商会还联合7家商会30余名企业家,计划在近期赴城口考察农旅产业、康养等项目,为3个困难村社制定帮扶方案,资助20名困难学生,4家商会将与帮扶村签订“万企兴万村”行动村企结对框架协议。 热心公益 打造爱心超市品牌 重庆市上海商会秉承“乐善好施”的沪商精神,引导会员企业通过公益助力乡村振兴。商会党委组织近百位爱心企业家先后9次走进綦江、城口、垫江等区县,参与美丽乡村建设,关爱困难学子。2021年至今,累计向綦江、城口等区县的困难学生、家庭以及村小学建设、村容村貌改善等捐款捐物超过100万元。商会在綦江打通镇创建“慈善爱心超市”,累计捐献旧衣服和旧生活日用品近5万件,把温暖与关怀送到千家万户。“爱心超市”管理运行良好、各项制度完善,得到重庆市慈善总会高度评价。 砥砺奋进迎新篇,勠力同心创未来。接下来,重庆市上海商会将进一步落实重庆市“万企兴万村”行动各项部署,凝聚商会力量,聚焦产业振兴,整合社会资源,强化社会责任,结合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活动,讲好商会参与乡村振兴故事,树立好民企帮扶典型,为重庆市“万企兴万村”行动作出积极贡献。 (作者系重庆市上海商会会长、党委书记)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