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10-28 第07版:七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搭建协作互动平台 成立法律服务平台 建立合作发展平台 |
南京溧水区让民营企业“体感温度”更舒适 |
|
作者:
■本报记者庄道秋通讯员邰正荣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996 |
|
|
|
|
|
|
“要高度重视,请相关负责同志最快时间现场调度处理。类似问题请区工信局、区工商联全面梳理,区政府统一协调解决。区委办跟踪报告情况。工商联类似做法很好,给予肯定。”这是南京市溧水区主要领导今年在区工商联报送的《企业诉求直报信息》上的批示。 江苏大毛牛材料有限公司是中国第一家、全球第二家实现“超低密物理微孔发泡”量产技术的高新科技企业。该公司2020年9月签约落户溧水经济开发区,因新建厂房未按招商协议规定的时间交付,导致设备不能进场,无法进行生产,订单无法交付。 溧水区工商联发现问题后,编发《企业诉求直报信息》上报。于是,便有了本文开头的批示。 近年来,溧水区工商联搭建部门协作互动平台,联合发改、工信等职能部门建立企业诉求协调解决联席会议制度,依托每月企业家座谈会,建立民营企业诉求直报通道。 完善“常态走访调研机制”活动,建立班子成员联系行业界别制度,持续开展“大走访大调研”活动,先后走访中小微企业100余家,收集诉求66条。已解决42项,其余正在推进中。 2月15日,是传统的元宵节。这天,溧水区发改委、区工商联召开优化营商环境座谈会,召集区内企业代表、营商环境监督员和各相关单位部门负责人,围绕民营企业存在的堵点难点进行交流。 座谈会上,溧水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溧水区2022年优化营商环境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编撰情况,该细则围绕“一个目标”“五个环境”和“三大保障”,即: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推进机制、强化考核评估三方面的保障,不断优化投资环境、政务环境、要素环境、人文环境、法治环境。 15家民营企业代表和4家总部经济企业相继发言,反映困难,提出意见建议。听取企业代表们的发言后,溧水区各有关部门对提出的意见建议逐一解答,现场解决诉求20项。 溧水区工商联牵头成立了民营企业法律服务平台,由溧水区法院、检察院、公安局等13家成员单位联合组成,办公地点设在溧水区工商联。开通民营企业维权热线,安排专人每周工作日轮流值班,为民营企业提供解答咨询、求助、投诉等服务。 法律服务平台与各成员单位加强联系,形成工作合力。联合溧水区检察院召开相关法律知识座谈,面对面聆听企业实际需求,解答企业法律疑惑;开展“检察护航民企发展”活动,组织企业家代表走进12309检察服务中心和刑检办案区域,多方位了解检察机关职能职责、办案流程。与司法局合作推进“法律三进”工作,组织开展民企培训班护航法治体检专项行动、召开企业座谈会等。 建立服务企业常态化机制。在溧水商会系统构建“互联网+法律”服务体系,帮助企业从源头上及时预警;助力企业规避和防范生产经营过程中暴露出的法律风险。 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运用溧商讲堂,邀请南京市、溧水区相关职能部门举办培训班,广泛开展以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为主题的法治宣传,采取送法到企、普法讲座等方式,引导企业家提高依法经营意识。 加强法治诚信体系建设。积极推动民营企业家建立诚信机制,杜绝骗贷、恶意逃债等现象。对管理不规范、财务不透明的企业,加强业务培训指导,引导民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各类商品交易市场诚信经营、文明经营、守法经营,大力营造溧水文明、诚信、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 建立律师事务所与基层商会合作新机制。全面落实“万所联万会”工作要求,遴选部分律师事务所与基层商会组织建立联系合作机制,在基层商会设立律师值班服务岗、法律服务工作站、律师调解工作室等,派员协助基层商会做好会员企业法律咨询、普法宣传、权益维护等工作。 运用“互联网+”法治宣传新模式,多样化、网络化、精准化提升企业风险防范意识,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比防范风险更重要的,是拓展发展空间。溧水区工商联大力推进区内企业合作对接,组织10家商会150余名企业家召开区域、行业和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座谈会10场,和名鹰服饰等企业达到合作项目4个。与溧水在线网合作开设“名企名品”专版,制作8部专题宣传片,与区农商行合作的会员企业产品展示库正在积极筹建中。 与此同时,建立企业合作发展平台。通过建立行业类别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区域企业等重点企业负责人交流协作工作机制,推动相关企业信息互享、资源互补、项目共建,目前20余家区内企业开展项目合作,涉及资金近2000万元。 “要让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拥有更舒适的‘体感温度’。”溧水区委统战部副部长、区工商联党组书记赵孝云表示,下一步,溧水区将继续推进区领导、机关部门和镇(街)领导干部对口服务民营企业工作机制,确保实现重点企业全覆盖;强化开发区、镇(街)对小微企业的联系走访工作,收集企业各项诉求,分类别进行梳理汇总上报区相关部门;建立小微企业诉求信息上报处置机制,实现对口服务工作“全覆盖”。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