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10-11
2022-10-11 第08版:八版 【字体】大 |默认 |
向善而行 共建美好

“善行100”为乡村振兴贡献青年力量

作者: ■本报记者李洁琼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358

    近日,“向善而行共建美好”“善行100”公益活动十周年工作总结会在北京举行。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理事长郑文凯、秘书长陈红涛、副秘书长王鹏及“善行100”部分参与高校代表出席线下会议,百余所高校指导老师、大学生社团负责人和大学生志愿者线上参加,共有76.7万人观看线上直播。
十年,搭建全民公益平台
    2010年,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原中国扶贫基金会)开始探索通过高校公益社团的宣传和组织,号召大学生以自愿为原则成为“爱心包裹”劝募志愿者。
    十年间,“善行100”活动通过鼓励大学生投身公益,塑造和提升青年综合能力,形成大学生志愿服务有效模式,为大学生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搭建有效平台,活动带动71.67万名大学生热心参与,他们在127个城市留下善行足迹,累计帮助64万余名欠发达地区小学生,向近1亿社会公众传递公益理念。“善行100”活动十年的坚守,让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在受益的同时,获得精神激励、在他们心中埋下了善的种子。
    “‘善行100’公益项目的成果显著、意义非凡。它开创性地挖掘整合社会资源,支持大学公益社团发展,有效发挥大学生志愿者奉献爱心、服务社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全社会关注欠发达地区儿童教育和成长,推动了公益事业发展,为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拓宽社会视野提供了平台,项目的推进过程就是一堂生动鲜活的立德树人实践课,有利于教育和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培养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提高自身综合能力。”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党委书记、主任刘玉光说。
十年,织密织紧公益纽带
    在“善行100”的十年历程中,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携手高校、大学生志愿者以及社会各方在公益领域担当敢为。中国乡村发展基金会不断提升劝募工作的专业化、规范化,让“善行100”公益品牌深入人心,让欠发达地区孩子得到更多帮助;300多所高校积极参与,各高校指导老师和负责人身体力行;大学生志愿者倾情奉献,线上线下进行劝募;社会各界通过资源支持等给予助力。十年间,各方同心,不断织密织紧欠发达地区儿童与善行100的公益纽带。
    郑文凯在总结会上指出:“善行100公益活动发展的十年和取得的突出成绩,离不开70多万大学生志愿者的倾情付出,离不开300多所合作高校的密切参与,离不开众多爱心单位的鼎力支持,也离不开全社会无数公益同行者的关心、关注。”
    十年间,“善行100”携手各界砥砺前行,深耕细作,提质升级,不仅实现了为大学生提供公益实践平台,给欠发达地区的孩子们送去关心和温暖的项目初衷,更推动了全民公益理念的传播,为国家脱贫攻坚及乡村振兴战略注入青年力量。
十年,构建青年公益体系
    四时相催不敢迟,脚踏实地不停歇。“‘善行100’即将开启崭新的十年,未来十年,‘善行100’将以‘构建青年公益网络’为核心,一方面搭建志愿网络平台,提供服务、管理和建立公益档案,为志愿者开展活动和系统维护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一方面从筹款效能、高校支持、活动规模、学生参与等方面进行优化升级,使‘善行100’更好的服务于大学生志愿者。”“善行100”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倡导更多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为中国公益慈善事业发展,为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新时代的青年力量。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