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10-11
2022-10-11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四川南充:昔日“空心村”走上振兴路

作者: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754
    秋收时节,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流马镇永兴庵村的稻田里,一台台收割机穿梭忙碌,村民们忙着把一袋袋稻谷搬运回家。“田更好种了,收成也多了不少,一亩少说都能打1300多斤谷子!”村民蒙均和挑着一担稻谷走在田埂上,喘着粗气和前来帮忙的驻村第一书记冉梓瑾分享丰收的喜悦。
    然而,永兴庵村过去由于位置偏僻、自然条件差、生产条件落后,群众缺乏致富门路。“过去我们栽过果树、养过山羊,但都没成功。”永兴庵村党支部书记杨林回忆,迫于生计,村民纷纷进城务工,永兴庵村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
    2021年,南部县实施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治理项目先后落户永兴庵村,220亩水田和旱地得到整治。后来,驻村帮扶工作队又帮助村子加宽道路、安装路灯、修缮水渠等,改善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条件。
    “坡地变成平地,排灌系统纵横交织,生产便道四通八达,农用机械直接开进田间地头……”谈及高标准农田建设和撂荒地治理带来的好处,蒙均和深有体会,“过去一亩地种一季成本要1000元至1200元,现在成片的农田能实现机耕、机播、机管、机收,每亩地成本可减少200元左右,我家种60亩田,通过使用机械就可减少支出约1.2万元。”
    2021年,永兴庵村还发起成立“杨光农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实施统一销路和订单、统一采购农资、统一技术管护、统一出品标准、统一人员管理。“合作社吸纳肯学技术有头脑的新农人,用新理念学新技术,带领农户一起提升集体经济,帮助村民致富增收。”冉梓瑾说,“让在家的村民肯跟着干,在外务工的村民愿意回来发展,让‘空心村’重新‘实’起来。”
    秋收后,永兴庵村的干部群众还要继续抢抓农时开展油菜和小麦的秋耕秋种。“有了科学的指导,村民增收致富的希望会更快变成现实。”冉梓瑾信心满满。(李力可)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