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2022-09-29 第03版:三版
| 【字体】 | 大 | | 默认 | | 小 |
|
|
夜经济需要规范治理 |
|
作者:
■杨玉龙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1039 |
|
|
|
|
|
|
夜食、夜购、夜游、夜娱……丰富多元的夜间消费让市场活跃,令生活多彩。近来,全国各地不断出台积极举措,推动“夜经济”高质量发展。各地亮点纷呈的“夜经济”带动文化和旅游消费复苏及产业恢复发展,成为提升城市活力的新引擎。 夜间消费让市场活跃是不争的事实。美团数据显示,今年8月,全国夜间堂食订单量环比增长14%,夜间休闲娱乐订单量环比增长11%。今年7月广州市商务局指导第三方机构发布的《广州夜间消费报告》显示,零售业、住宿餐饮业、文娱业是夜间消费主力,占整体夜间消费近九成。这些数字均显示出夜经济的活力与魅力。 “夜经济”一头连着消费,一头连着就业,更是一道民生考题。值得注意的是,伴随“夜经济”而来的卫生、安全、治安等管理问题也同样不容忽视。试想,如果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夜经济市场不仅得不到规范发展,更有可能是红火一时,甚至招致群众的不满。于此,对夜经济相伴而生的问题,需要给予重视,并合力进行纾解。 夜经济需要更加规范治理。一些地方的做法就值得借鉴,比如上海设立“上海夜生活首席执行官理事会”,促进相关资源的整合与交流合作;长沙作为一座不夜城,夜间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旺盛、市场活跃、业态丰富,为此长沙设立夜间经济服务中心,完善“夜间管家”服务,引导商家规范发展……这些不仅激活了夜经济活力,也势必会促进其长远发展。 “夜经济地图”模式,同样可圈可点。据报道,今年6月,济宁市城市运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结合济宁实际,在城区范围内设置17处“夜经济”集中经营区域,并编印“夜经济地图”,位置一目了然。目前,17处“夜经济”集中经营区域吸引了近千家商户前来经营。而此背后,同样是城市的精细化管理。 当然,商家的自律也很有必要。“夜经济”不再局限于“小吃街”的模式,在消费业态、消费主体、消费格局等方面呈现出更多亮点。而且要素聚集和业态创新加快,促进消费市场下沉,“夜经济”逐渐成为城乡功能转换的新兴时空场域。也正基于此,商家需要珍惜发展机会,依法诚信经营,共同维护好夜经济的有序与繁荣。 报道显示,当前全国200多个城市推出了夜游线路、夜间演艺和展演等夜间文旅振兴计划。广州的“Young城Yeah市”、天津的“夜津城”、西安的“大唐不夜城”、常州的“龙城夜未央”……多地夜经济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不容忽视的是,“夜经济”在文化、旅游、娱乐、影视、会展等业态有更大发展和探索空间,可见规范“夜经济”发展,才能令这一业态行稳致远。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