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上一版    下一版
   
 
 
网站首页 | 数字报首页 | 版面导航 
  往期回顾:    高级检索   出版日期: 2022-09-21
2022-09-21 第07版:七版 【字体】大 |默认 |
“80后”村支书张凌云:

“好日子,要靠全村人一起奋斗!

作者: ■新华社记者陈晨张思洁孙正好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字数:806

    “父母辛辛苦苦供你读书,你却回来养猪,那还上大学干啥?”
    时至今日,陕西宝鸡市凤翔区槐北村党支部书记张凌云还会想起自己创业之初乡亲们的质疑,以及家人的不理解。
    养猪是槐北村的支柱产业。早在2006年,这里就被评为陕西省“一村一品”生猪养殖示范村。
    2008年夏天,村里的养殖户从外地拉回来的仔猪遭遇猪瘟,村民损失惨重。张凌云家亏了十多万元,姐弟三人的学费都成了问题。
    张凌云决定饲养母猪,为村民提供仔猪。找场地、建猪圈、搭保育床……顶着猪圈里的恶臭,张凌云开始艰辛创业。
    她努力做好防疫,给乡亲们提供安全可靠的仔猪。渐渐地,许多村民主动找上门,向村里这位“学历最高”的养殖户求助。“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挺好。”张凌云说。
    做事利落、风风火火,这位返乡大学生为槐北村注入了活力。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村民加入养猪行列。然而,问题随之而来,猪粪乱放招来成群蚊蝇,槐北村成了人人摇头的“臭村”。
    “宁可生意亏本,不能让生态欠账。”张凌云跑去宁夏学习经验,靠着贷款和政策补贴,在村里建起了有机肥加工厂和沼气池,将猪粪变废为宝。
    “这女子,倔!认准的事一定要干成,十头牛都拉不回来。”村民杨宝林说。
    依托村里的合作社,张凌云开始探索供种、防疫、治污、技术指导“四统一”的养殖帮扶模式,先后带动400余户群众致富,户均增收8000多元。“菜、饲、畜、沼、肥”五位一体的循环农业在当地蓬勃兴起,标准化养殖场取代了臭气熏天的猪圈,有机肥加工厂年产肥料4万吨,全村建起蔬菜大棚400多座……去年,槐北村农民人均收入达1.86万元。
    在槐北村村委会的公告栏里,2022年“我为群众办实事”的一条条承诺正变为现实:村里的猪肉直营店即将开张,村集体新建的万头养殖场投产在即,乡村旅游渐成规模……
    “好日子,要靠全村人一起奋斗!”张凌云说。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北河沿大街95号
邮编:100006 电话:010-56317399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北京紫新报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